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频道 > 终端 > 正文

陈桂林:从“0”到“1000”(图)

2014年12月10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缪开华
A+ A

  烟草在线专稿  

  20多年前,他上无片瓦,下无立身之地,营业面积为“0”,是个走乡串巷的小货郎;

  20多年后,他除了拥有一家100多平米的超市外,还做起地产生意,开发了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超过1000户的大型居民集中区。

  他,叫陈桂林,江苏省涟水县高沟镇常元村人,是当地有名的“创业先锋”,一名优秀的党员零售商户。

  从“0”到“10”

  陈桂林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农村人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他以后事业的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赢得了许多同行的尊重。

  1987年,陈桂林高中毕业后走上社会。在当时,高中生算是个有文化的人。按父母的理想,陈桂林应该去村里小学去当个老师,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是个很体面的职业。但陈桂林的选择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当个小货郎。大家都说他念书把头脑都念坏了,宽处不走窄处走。

  做生意可是吃得了苦、忍得了屈,起早贪黑不说,还要风里来、雨里去的,一般人都不愿意干。陈桂林笑着说,我有一颗不安份的心。

  做生意不是空口说白话,启动资金是个“硬门槛”。一来父母对他的选择很生气,二来家里也实在拿不出钱来。因此,只有靠陈桂林自己想办法。

  大家都担心借给他的钱“打水漂”,陈桂林在经过很大一番周折后,才在一个远房亲戚那里借来20块钱。这点钱,在今天不够两包烟的,但在当时,却是一笔很可观的数字。

  钱虽少,但毕竟有了启动资金。陈桂林从镇上的批发市场批发一些日常用品,放在自行车架上,算是正式营业了。

  由于陈桂林有知识、有文化,加之眼光独到,每次下乡卖货,都颇受欢迎。年轻的小货郎要有几天不去,那些大妈、大婶还会念叨。但因周转资金少,每天凌晨三四点钟,陈桂林都要早起到镇上去批货,非常辛苦。

  几年下来,陈桂林渐渐有了积蓄,也在周围的十里八村也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他说,虽然下乡卖货很赚钱,但自己不能永远都做个“小货郎”。于是,就有了租房做生意的想法。

  陈桂林是个敢想敢做的人,一旦念头萌发,就会立即付诸实施。1990年底,陈桂林把几年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在高沟镇中桥路口租了间不到10平米的门面房,开始了从“0”到“10”的突破。

  从“10”到“100”

  陈桂林说,从“行商”到“坐商”,不是怕吃苦受累,开店卖货却有更大的舞台和空间。

  就在陈桂林搬进门面房的同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经过一年的考察,陈桂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件是收获了一份爱情,也为他以后事业的腾飞插上了“双翅”。党员零售商户,当时,陈桂林是商业街的第一人。

  陈桂林说,党员要发挥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对自己来说也是个挑战。大家都知道,90年代初期,市场混乱,假货横行,卖真货几乎赚不了几个钱。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说到容易做到难,当时陈桂林的事业刚刚起步,要守住诚信底线,货真价实经营,确实很不容易。众人皆浊我独清,在前进行的路上,注定他是个孤独的人。

  刚开始坐店卖货时,由于真品价格较高,生意很差。亲人不理解、同行的耻笑,也让他内外交困。但妻子李士霞是他坚定的支持者,她说时间会证明一切。

  虽然是开店卖货,但除去各种费用,陈桂林开始时并没有走村串巷时赚得多。但是,在商业街只要提到陈桂林,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无假货,放心买”成为消费者对陈桂林最大的肯定。

  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爱人李士霞的话灵验了,时间真的证明一切。随着市场的规范,陈桂林的生意也慢慢走出了“阴霾”,回头客开始增多。随着生意越来越好,10平米的小房子显得非常拥挤。这时,已经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陈桂林也有了进一步打算。

  就在此时,高沟镇规划商业新区,陈桂林再一次发挥党员的模范带着作用,第一家在商业新区购置了两间门面房。1997年春节前,一个拥有100多百米的“桂林超市”开业了。

  陈桂林也完成了从“10”向“100”的跨越。

  从“100”到“1000”

  虽然搬到了新地方,但陈桂林的生意一点没受影响,许多老顾客都会寻打听到这里来购买商品,大家都说,在这儿买的东西放心,“陈桂林”的名字就是真货“招牌”。

  随着生意的稳定,没有了后顾之忧,陈桂林那颗不安份的心也骚动起来。他把目光投更远的外面。2000年2月份,他做出了一个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决定:花6万元购买超市后面棉织厂的一块地皮。镇上人都知道,这块地皮已经废弃多年,杂草丛生,上面的厂房已倒塌,是周围居民的生活垃圾场。

  这时,议论声再起,有的说他有钱烧的,有的说白送都不要。也有好心人劝他:买那个垃圾场不值得,有这么多钱还不如在城里买套房子,城里房子升值快。

  就在人们摇头叹息中,陈桂林和棉织厂签订地产使用权转让协议。这块地皮一共有一亩半地,买下后,就没了动静,想看热闹的人们也渐渐淡忘了这件事情。

  2000年8月份,一台台大型的建筑设备开进了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这时,人们又不解了:陈桂林又想折腾啥?原来,这半年时间陈桂林为这块地皮一直都没闲着。他把超市交给妻子打理,一直在跑资金、立项目,他要在这块地皮上搞房地产开发啦。

  “真是个陈大胆!”众人惊呼。

  原来,陈桂林当初购买这块地皮时,有两个目的:一是棉织厂陷入经营困境,急需周转资金运作,他是拉人一把;二是陈桂林在媒体上看到南方开放城市地产市场非常红火,搞房地产开发应该很有前景。

  由于这幢一共3层,建筑面积达1000平米商住房近靠闹市区,交通便利,房子还没建好就一售而空。

  从“100”到“1000”,陈桂林实现了最完美的一跳。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向地产开发迈进的步伐。之后,他又不断地拿下了几个地产开发项目,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销售业绩。“之所以有今天,这和党多年的教导是分不开的,没有这么好的政策,也没有咱施展拳脚的余地,”陈桂林经常说,“人要学会感恩。”

  感恩不是挂在嘴上,要落实到行动中。2010年年底,他与地方政府合作,联手开发36幢5层高的新农村居民集中区。这个工期为3年、共1000余户的集中区建设项目,是陈桂林最得意的“大手笔”,但也是他投身房地产开发以来最不赚钱的一次,因为这是他和地方政府合作推出的“希望人居”工程。陈桂林说:“钱是赚不完的。我是一名党员,不能一切向钱看,我要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让普通的农村老百姓买得起房、住得起房!”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