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福建三明烟区:奋力书写“谁来种烟”的“三明答卷”

2020年05月27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卢蒙、王丽卿、白士忠
A+ A

  “谁来种地”,早在多年前,这就成为农业发展的时代之问。而解答这个问题,社会在探索,行业在努力。为推进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福建三明烟区探索生产组织管理模式转型,培育壮大一支年纪轻技术好、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烟叶产业经理”队伍,奋力书写——福建三明烟区:奋力书写“谁来种烟”的“三明答卷”。

三明市局(公司)鼓励烟叶产业经理种植优质稻,增加土地综合效益。 张瑜摄

清流县里田乡洋庄村烟叶产业经理廖春晖与人合办农机合作社,并负责日常经营管理。

宁化县湖村烟站站长钟玉春(左)给烟农讲解烟叶种植技术要点。

不少村民靠种烟致富,盖起了新房。 张瑜摄

  在生产力三要素中,人是最主要、最活跃的要素。烟叶产业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支稳定的核心种植队伍和经营主体。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的状况下,由“谁愿种烟、谁能种烟”等引发的“谁来种烟”之问,已成为摆在各烟区面前的一道待解难题。

  现实出题,实践作答。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年轻化、专业化、产业化”为方向,积极培育适应时代要求的“烟叶产业经理”队伍,将其打造为烟叶种植的劳动力保障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不断夯实烟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根基。

  立足现实的必然选择

  早在多年前,大农业发展中便有未来“谁来种地”的时代之问。一方面,老一代农民年事已高,且对新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接受度较低;另一方面,新一代农民认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愈发想要离开祖辈们世代耕耘的农田。总而言之,愿种地、能种地、会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

  这样的“时代之问”之于烟叶种植同样适用。实际上,“谁来种烟”早已不是一个新课题,在烟农老龄化、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的形势下,着力培育和发展新的、稳定的种烟主体成为立足现实的必然选择。

  在三明烟区,2015年至2019年烟农每年平均流失约10%,同时烟叶种植比较效益呈下降态势,请工难、雇工贵的现实制约着烟叶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

  答好“谁来种烟”这道考题,核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从十年前源自沙县以家庭农场为经营主体的“职业烟农”队伍建设,到2018年提出“烟叶产业工人”理念,三明市局(公司)始终在培育新型种植主体、探索生产模式转型之路上摸索前进。

  2019年10月,在充分调研之后,三明市局(公司)局长、经理白万明提出将烟叶产业工人升级为“烟叶产业经理”。两个月之后,三明市局(公司)正式出台相关指导意见。

  对三明烟区来说,培育烟叶产业经理是在当前生产条件下稳定种烟队伍、保证种植效益、提升烟叶质量的重要举措。

  该意见指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明烟区要积极发展烟叶产业经理,即“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年龄35岁左右,种植烟叶35亩左右”的新型烟叶经营主体,并通过加强经营管理、适度规模种植,达到土地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烟叶与烟后作物种植每年纯收入10万至12万元目标。

  从“烟农”到“工人”再到“经理”,表面看是称谓之变,实质上却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我们建设烟叶产业经理队伍,就是要打破传统意义上人们对烟农的认知,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不断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白万明说,要以此解决年轻人种烟的“效益问题”和“面子问题”,让他们既“有钱赚”又“有奔头”,并逐步成长为烟叶生产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勇于创新的实践脚步

  今年27岁的廖春晖曾经与许多年轻人一样,觉得种烟苦、累,也有点“没出息”,便在大专毕业后离开老家清流县里田乡洋庄村,到城里打工。

  渐渐地,他发现,外面的世界也有许多无奈,距离心中“向往的生活”还有很大差距。于是,2015年廖春晖回到家乡,下地种起了烤烟。

  不同于父辈们种烟的艰辛与倔强,廖春晖脑子活、有想法,40亩地先后进行烟叶、烟后稻种植和水稻制种,三项收入加起来每年有20万元以上。他还与人合作开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并负责日常经营管理,钱包越来越鼓了。

  今年,廖春晖被清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选定为全县第一批24名“烟叶产业经理”之一。

  成为产业经理让廖春晖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三明烟区,像廖春晖这样的烟叶产业经理共有268名,户均种植面积45.6亩,平均年龄38岁,其中35岁以下98人,大专学历6人、高中(中专)学历51人。

  在对象选取方面,三明市局(公司)注重将现有群体升级和潜在群体发展相结合,一方面引导现有技术水平较高、有机械操作经验、积极性较高的年轻烟农适当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在返乡创业群体中优先选择有农作经验的年轻人重点培育,确保生产技术落实到位、经营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对于这些优选出的产业经理,三明市局(公司)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引导他们主动发展烟叶产业。

  在白万明看来,培育烟叶产业经理首先要筑牢生产基础,落实好“在哪种”“在哪烤”“怎么种”等问题。为此,在保障现有烟农烟叶计划基础上,他们在土地流转、烤房租建、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产业经理一定的政策倾斜,充分满足其生产需要。

  同时,以提升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为主线,三明市局(公司)坚持理论与实践、实训与实用、扶持与服务相结合,在指导方式上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通过微信、抖音等载体,以Vlog等方式培训生产技术、传授管理知识,促进烟叶产业经理素质全方位提升。

  为了进一步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让烟叶产业经理“轻装上阵”,三明市局(公司)还引导他们根据实际选择晚稻、糯谷、水稻制种等烟后种植项目,增加综合收益;推广应用成熟适用机械,探索开展“轻简”技术示范,稳定一批雇工队伍,不断优化作业流程、提高生产效率,达到既降低用工量和劳动强度又提升烟叶质量的目的。

  此外,在典型引路和宣传引导方面,三明市局(公司)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协调政府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授牌,加大社会宣传引导力度,在增强烟叶产业经理群体荣誉感的同时,有效提高烟叶产业经理知晓率和认可度,营造出良好氛围。

  面向未来的不懈追求

  尽管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三明烟区,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改革已初见成效,涌现出一批年纪轻技术好、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烟叶产业经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永安市西洋镇蚌口村村民郭秋生在烟草部门扶持下,这两年靠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走上致富之路,影响和带动了身边年轻人加入返乡种烟队伍。

  白万明说,他们力争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形成一整套适合三明烟区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烟叶生产经营模式,使全市烟叶产业经理群体覆盖烟农总数的30%以上,达到加快带动烟叶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实现这一目标,三明市局(公司)意识到需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除了政策、资源的倾斜分配,还有一些基础性工作需要做好——

  宣传发动上,通过挖掘典型、树立标杆等方式,广泛宣传烟叶产业经理致富之道,并围绕经济账、亲情账算好综合账,突显烟叶产业经理扎根农村收益可观、相对自由又能兼顾家庭等优势,增强其身份自信,发挥好群体效应和示范效应。

  效益提升上,根据当前烟叶种植成本收益水平,雇工主要以自用工、换工为主,仅在季节紧张或劳动强度大的环节请工并控制用工成本,确保最佳规模收益,并结合烟后种植实现综合效益逐年提升。

  总结推广上,每年跟踪烟叶产业经理发展动态,以建立烟叶产业经理微信群等形式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晒进展、晒成绩、晒经验,促进烟叶产业经理切磋生产技术,共享发展经验,共同成长进步。

  根据这些要求,目前三明各级烟草部门已着手开展相关工作:宁化县局(分公司)对烟叶种植规模效益较好、影响力较大、起到良好示范效果的烟叶产业经理予以表彰奖励;清流县局(分公司)以星级评价为基础,对烟叶产业经理进行分类管理和精准指导;沙县县局(分公司)在土地流转、生产组织形式、惠农政策和星级管理等方面探索创新,着力培育以家庭农场为经营主体的烟叶产业经理队伍……

  “自古熟闻蝶恋花,亦有花香引蜂来。”面向未来,三明市局(公司)将把烟叶产业经理队伍建设作为解答“谁来种烟”难题的长久之计,帮助农民获得更多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物质与精神“双丰收”。

  烟农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