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创新 > 正文

扎根科技小院 青春拔节生长

2023年07月04日 来源:中国烟草资讯 作者:龚玲
A+ A

大理烟草科技小院于2022年6月,在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主导下成立,由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云天化集团和大理州政府联合共建。其初衷在于立足洱海流域面源污染治理、烤烟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培养,产学研企一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洱海高水平保护、农民高层次增收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小院运行一年来,驻院高校研究生和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技术人员,以所在磻溪村为实战阵地,在田间实践、成长,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为科技助农、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640.jpg

大理烟草科技小院青年积极组织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图为邀请天麻种植专家(前排右)讲解田间栽培技术  /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 供图

接地气 强本领 在基层实践中成长

湛蓝色的天空下,满眼的青绿烟田。

5月15日早上七点,科技小院的青年们已经在田间地头忙活开了。

“农民们都很勤劳,一早下地,等10点多太阳升高就回家了,所以我们每天也得赶早出来。”来自云南农大的研究生祖发杰说。

他告诉记者,驻院的11名高校研究生和4名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就是下地做实验、向农民学习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

“小祖,你帮我看看,刚移栽的烟苗怎么长得不太理想?”

烟农陈仕泽叫住了祖发杰。经过仔细观察和询问,祖发杰告知陈仕泽,是苗肥施用不及时所致,需要及时追肥。

“哦,谢谢你。看来还是要严格按照种植技术标准来做才行!” 陈仕泽感激地说。

太阳高高升起后,大家陆续回到小院。苍山洱海的美景闻名遐迩,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打造农业旅游风光带,促进农文旅融合是今年小院的工作主题之一。小院青年们围坐在一起,讨论怎么打造万寿菊田间风光,如何在小院做好展示、将烟草文化更好传播出去,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升温。展板的规划、选取素材的细节等都需要敲定,工作商讨延续到午饭后。

下午两点左右,小院青年又去地里采集实验数据,或到田间学习、指导去了。晚上,大家总结一天的工作,抓紧时间学习,或翻看文献,或就技术问题相互探讨。

与全国众多科技小院一样,大理烟草科技小院承载着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三项主要任务。小院青年的日常工作主要围绕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展开,他们非常注重了解当地情况,和农民打成一片。

小院成立以来,大家走村入户,开展了烟叶生产、种植制度、农村垃圾分类、收入结构、旅游发展布局等多项调研;组织了公益摄影、共庆火把节、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等群众活动。村里农民从一开始不知道科技小院是做什么的,到现在主动来请教技术问题,逢红白喜事、瓜果成熟,还不忘叫上他们这些“年轻娃们”。

“对科技小院而言,技术培训工作很重要。摸清情况并和当地农民熟悉之后,我们就组织他们来院里,先讲解理论知识,再到田间进行操作示范,理论结合实际,农民很快学会了,效果非常好。”驻院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李娟介绍。

去年以来,小院青年先后为农民开展了轻简机械化移栽、绿色防控技术、烟叶封顶打杈等6场大的集中技术培训,以及难以计数的田间小课堂,基本实现了磻溪村农民全覆盖。

在服务乡村的实践中,青年们也在茁壮成长:以前性格内向的同学,通过与村民、来访人员打交道,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解答农民的生产难题,提高了理论结合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各种活动的开展,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撰写新闻稿、运营公众号等,增强了文字功底和综合能力。

“科技小院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多方面融合的综合性平台,其工作涉及‘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经过小院的实践锻炼,青年们很快成长为能说会写、能讲会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小院负责老师欧阳铖人说。

立项目 解难题 在科技创新中成才

“李研究员,你们示范田的烟叶长得真好。我看绿色智能肥不仅能种好烤烟,还能更好地保护洱海,今年也想试试。还有烟后油菜,我也想种上。”烟苗移栽开始前,烟农杨小坐找到李娟。

今年主动要求加入烟叶示范种植推广的烟农还有不少。他们口中的绿色智能肥和烟后油菜等,都是去年小院的主要科研对象。

紧扣实际生产问题,依托科研项目、科研课题推进科技创新,是大理烟草科技小院培养青年科研人才的主要途径。

去年,小院青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的指导,以及云南农大教授赵正雄的带领下,针对洱海流域有机肥存在的肥料供应和烟株吸收不匹配问题,研发了新型绿色智能肥,并进行了120亩的示范种植。经测算,当年烟叶产值提升17%,氮磷排放降低20%以上,为洱海流域烟叶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针对洱海流域烟后作物产值不高的问题,小院青年积极探索烟后种植模式,筛选出鲜食玉米、大豆、菜薹、草莓等烟后绿色高产值作物,探索出“烟叶+玉米+菜薹”的一年三熟种植模式,以多元产业融合助农增收。

据李娟介绍,小院成立伊始,3位负责老师就结合研究生们的专业特点帮助他们制定了个性化培养计划,确定了各自的专项研究课题。烟后大豆、烟后菜薹、烟后玉米等正是研究生们的研究对象。

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技术人员则立足烟叶生产实际问题,申请研究项目或确定研究课题。比如李娟,联合赵正雄教授团队开展“洱海流域植烟区养分精准管理技术构建及应用”科技项目,聚焦洱海流域土壤养分、绿色智能肥料配方等开展项目研究。她的3位同事则分别针对生物农药、烟叶零碳烘烤、烟株科学合理留叶进行课题研究。

2022年底,张福锁院士带领院士团队来听取大家的研究汇报,进行点评,并就大家研究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

“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扎根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和创新,同时,在院士团队指导下推进工作,驻院青年科研人员都感到成长很快。” 李娟说。

生产出题,小院答题;科研对象由田间而来,在地头试验,研究成果再就地转化;看得见的产业提质升级,看得见的农民增收……这让大家成就感满满,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

“今年绿色智能肥在洱海流域烟区示范推广到2000亩。目前,正在总结技术要点,完善技术规程。我们要将绿色智能肥推广到更大范围,造福洱海流域‘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李娟充满期冀地说。

建机制 增信心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人才培养是科技小院承载的主要功能之一。扎根基层沃土,在直面问题的技术服务中,在不断求索的田间科研中,小院青年在无声拔节成长。

初衷不改,践新不辍。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就在烟叶技术示范推广、绿色生产体系构建和烟后高值种植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下一步,小院将如何利用好自身平台优势,继续做好青年科研人员成长成才的“必答题”?

欧阳铖人表示,将分类施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小院人才培养机制。对于驻院研究生,做好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小院政企研学联合共建优势,与各大企业高校沟通,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输送;对于驻院青年技术人员,与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协调,以轮训以及科技立项、课题研究的方式,在推进技术落地、产业振兴中助力企业青年人才培养。

“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每年会筛选30岁以下、研究生学历以上的青年技术人员3至4名,驻院一年全程深度参与小院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每名青年技术人员要在院士团队指导下,结合生产实际确定一个调研课题,形成调研报告。同时,我们依托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行业级技术中心平台,联合高校立项申报科技项目,使青年技术人员在项目的引领下,加快成长成才。”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党委书记、局长、经理杨龙祥介绍说。

小院搭台,青年唱响。对于未来,小院青年科研人员充满奋跃而上,建功新时代的豪情:

“在小院,我真切感受到科技兴农不是空口号。带着技术和当地农民一起干,才能把新技术真正落实到地头。植根广袤沃土,寻访农户田埂,才能发现问题症结,获得科研思路和灵感,让科技成果最终实实在在惠及‘三农’,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大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让我们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扎根‘三农’的决心。我们一定牢记嘱托,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科技成果和人才孵化,是科技小院为“三农”工作带来的宝贵财富。广大青年科研人员将论文写在广袤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中,必将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