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云南武定烟叶立足“四大问题”把握机遇创新发展

2013年05月27日 来源:烟草在线武定消息 作者:邹阳
A+ A

  烟草在线武定消息  云南省武定县烟叶种植历史悠久,始于1942年,此后烟叶生产发展迅速,到九十年代末已经成为楚雄乃至云南省的重要产烟县之一。多年来,武定县党委政府、烟草部门不断深化对发展烤烟的认识,提出“烤烟稳县”的战略,以“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针和“武定农业优势在烤烟,烤烟优势在优质生态,优质关键在科技,科技主体在烟农”的思路,全面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努力探索符合武定实际的烤烟生产新思路、新举措,烤烟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武定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不断加强管理、大力实施“科技兴烟”战略,武定烤烟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烤烟生产水平稳步发展,烟叶质量及等级合格率进一步提高,烟农持续增收、企业效益持续增长、政府财政收入持续增加,烟叶生产实现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目前,武定年均种植烟叶9.8万亩左右,年产烟叶24万多担,成为全国第三大烟叶生产州楚雄州中的第三大产烟县,其烟叶因色泽金黄、油润丰满、香气质好、适配性好等特点,备受湖南中烟等国内卷烟工业企业青睐。

  随着历史跨入新的世纪,新的形势给武定烤烟生产带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武定烟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烟农种烟积极性持续高涨,总体形势较好。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烟叶生产规模过快扩张,烟叶市场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原料紧缺转变为原料相对过剩,市场趋于饱和,供大于求的状况十分突出,对烟叶等级结构和部位结构要求越来越高,制约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因素进一步增多。因此,我们要更加充分认识和判断当前烟叶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理性地、科学地组织好烟叶生产,重新审视“在哪里种烟、谁来种烟、怎么种烟、种什么烟”四个问题,紧紧围绕工业企业知名品牌对原料品质的需求,在知名品牌中彰显武定烟叶风格特色,从根本源头上推动楚雄武定烟草创新发展,让烟叶生产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突出特色、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最终赢得武定烟叶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方向:在哪里种烟——优化布局区域

  自2005年开始,武定县按照“一基四化”的要求,从坝区切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实施了烟水、烤房、农机具、育苗设施等的规划建设,其中烟水设施到2012年共建设水窖9877个,水池786个,管网100条,沟渠418条。近年来,随着武定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坝区烟区烟农的经济需求值越来越高,坝区种植有萎缩的趋势,烟叶生产逐渐向山区、半山区转移,与此同时,武定县烟水设施项目分布在山区、半山区的却只占60%,这与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0%的武定县情不相匹配,因此,在烟叶种植逐渐向山区转移之时,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就代表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而随着近年来干旱问题突出,武定县改善山区、半山区的长期工程性缺水困难则成了重中之重。

  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烟草部门要进一步与当地政府沟通联系,一方面要结合当地海拔、土壤、气候、特别是水源等条件,将烟叶种植科学合理布局在最适合产出绿色优质生态烟叶的地区,一方面要在三年时间内,通过加快海拔1500米到2200米山区、半山区的烟农自建水窖蓄水工程建设步伐,努力达到山区、半山区烟区基本烟田水利配套设施覆盖率100%,当季烤烟种植区域内水利设施节水灌溉作业能力100%,烤烟移栽后30天内抗旱水窖有水保障率100%,让烟叶种植布局与基础设施建设分布相匹配,从根本上解决山区、半山区种烟用水问题,增强当地烤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主体:让谁来种烟——培养职业烟农

  由于近年来种烟成本提高、年轻人不愿种烟等问题,武定县山区30岁以下的农民群体出外打工较多,烟农的年龄集中在30-40岁以上,而烟农作为烟叶生产的执行者和主力军,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培养一支新型的职业烟农队伍作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力量支撑是当务之急。

  首先要以“惠”揽“心”,依靠一线生产技术指导,逐年提升烟叶质量,让烟农种植更少的烟叶、减少劳力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收入与实惠,让烟叶收入超过出外打工的收入,在群众中树立烟叶致富的典型,全面带动烟农积极性,让出外打工的烟农回家种烟,充实烟农队伍,坚固职业化烟农队伍的稳定性。其次是提升烟叶站干部职工整体素质,让干部职工多学多钻研多思考,全面发展,具有更扎实的基础,获得培养职业烟农队伍的能力和经验。第三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根据烟农交售烤烟等级质量、种烟稳定性、信誉度等多方面考虑将烟农进行分类,对上进心强、稳定性好、信誉度高的职业烟农进行各项优惠补贴等多方面的倾斜,并对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和长远化管理,并且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让烟农队伍不断壮大,职业化烟农队伍生产技术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方法:要怎么种烟——降本提效种植

  山区烟农居住较为分散,土地分布零星,以前武定山区烟叶种植多数是以家庭为单元的“单打独斗”,烟叶种植大部分生产环节如耕地起垄、移栽、防病、烘烤、分级扎把等都要靠自己来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烟叶管理层次不齐,烘烤质量也不高。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武定山区在烟草部门的支持下,从最初的发掘种烟大户、成立家庭农场,发展到现在的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型专业合作社,就是要建立实实在在的烟农合作社,实行统一的农事操作、统一的生产管理,分作业组织生产,进行集约化经营,为烟农省工降本、提质增效。

  合作社要与烟农签订管理服务协议,明确作业技术标准,在一些可以通过标准技术规范统一实施的生产环节,合作社统一实行专业化服务,不仅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而且还能满足卷烟工业企业质量稳定的优质原料需求。要怎么种烟,总而言之就是要不断探索鼓励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出现,让标准化生产变的容易简单,在烟草部门的指导下,掌握标准,统一操作,最终帮助烟农省工降本,节省劳力,提升烟叶栽培质量、烘烤质量。

  特色:要种什么烟——优质生态烟叶

  当前,我们针对烟叶生产过剩的形势,面对当前武定烟叶高位发展的趋势,要看的长远,想的长久,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走质量效益型道路,要让烟农群众从“量大增收”的观念逐渐转变为“质优增收”的观念,走打造绿色优质特色烟叶品牌之路,以此保持我县烟叶生产高位持续发展。

  武定县山区面积广,贫困群众多,当地要抓住湖南中烟在武定建设两个国家级基地单元的有力机遇,坚持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研主力,按照工业企业要求,优化品种布局,注入资金加强基地单元配套设施建设,确定共建基地的目标,在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技术依托单位的指导下,制定出相应的生产技术措施,全面推进原料供应基地化。

  从2010年开始,武定分公司便与湖南中烟通力合作,已建成以插甸、田心、己衣、万德等山区、半山区乡镇组成的插甸基地单元,双方成立工商合作管理中心,湖南中烟派出技术人员长期驻扎,科研依托单位专家各阶段技术指导,落实好各项生产技术措施,保证了烟叶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烟农队伍素质逐渐增强,保证生产出更加优质的烟叶。

  2013年,武定将继续与湖南中烟工业企业及云南省烟科院技术依托单位紧密合作,新建以白路、环州、石腊它山区乡镇组成的白路基地单元,推动原料保障上水平,建成的插甸基地单元持续发展提升,到2015年,武定要打造出金沙江流域特色烟区,努力实现2/3的烟叶总量达到绿色优质安全特色的烟叶标准,并且100%进入知名高端品牌配方,充分展现武定烟叶在“芙蓉王”品牌中的原料特色及地位。

  在“十二五”及以后的一段时期,武定烟草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从最根本的“在哪里种烟、让谁来种烟、要怎么种烟、要种什么烟”四个基本问题入手,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控制规模、提质增效上来,对烟叶种植区域优化布局,对烟农进行分类培养服务,将烟叶种植过程提效降本,确保产出绿色优质生态特色烟叶,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最终实现武定烟叶持续创新和谐发展。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