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正文

坚定信仰 实现黄鹤楼梦想

2013年03月27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李家海
A+ A

  烟草在线专稿  追究各个品牌的兴衰浮沉,不难收获众多启示。本世纪初的工商分离、联合重组,让中国烟草行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品牌发展日新月异,大浪淘沙,市场格局随时间流动不停变换,一些品牌消沉甚至消亡,一些品牌脱颖而出,成长壮大,让人耳目一新。“异军突起,后来居上”的黄鹤楼品牌即是个中翘楚,“黄鹤楼现象”为行业内外瞩目。

  市场化释放了品牌冲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日益严峻的政策形势、日益密集的社会关注、日益收紧的控烟环境中,任何想要生存的品牌无疑面临两个基本任务:一是跻身“顶尖俱乐部”,与强势品牌分庭抗礼,分享市场份额;二是实现长效运营,牢牢占据有利地位,不断激发品牌潜力。两个任务,一个着重生存,一个着重发展,实则是品牌进行命运抉择的一体两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于本身处于优势地位的品牌来说,不能发展,就意味着消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卷烟市场风雷激荡,退一步,不再是海阔天空,有可能是没顶之灾。

  “十年以后,还剩下多少品牌?”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地感受到大时代中行业变革带来的逼人热浪。“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再次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问题。品牌信仰,由是浮出水面。

  宗教必有信仰,信仰不必是宗教

  信仰和观念有关,常见的信仰中,宗教司空见惯。古时风雨不调,要进行祭祀山川的典礼。似乎水旱灾害,都可以通过祭祀得以解决。汉武帝曾经祭祀过几次。不管结果如何,这种信仰确凿无疑。

  信仰对象很多,常见的有求神拜佛。科学不昌明的前代,鬼神信仰虽仪式庄严,但心态虔诚的人们往往偏听偏信、以讹传讹,客观上消解了信仰的意义和价值。

  东汉人应劭所著《风俗通义》记载了一件故事。张助种田时捡到一颗李核,本来要带走,看见桑树洞中有土,就把李核放进去,拿浇地剩下的一点水浇了浇,然后走了。过了段时间,有人看见桑树中长了李树,感到奇异,很快大家都知道了。有个眼睛疼痛的人来到树下,许愿说:“您要是能让我的眼病痊愈,我给您供奉一头小猪。”眼疼本来就是小病,很快自动痊愈了。但是很多人认为是李树的功劳,前来祭祀祷告的车马络绎不绝。过了一年多,张助外出回来,诧异李树被当作神灵,径自把树砍了。

  宗教虽有信仰,但信仰不必是宗教。对于植根社会现实、直面科学发展的品牌来说,信仰不仅是维系人心的情感纽带,也是奋发向上的重要保障。黄鹤楼品牌的信仰,就是繁荣昌盛、至大至强。坚定品牌信仰,才能成就黄鹤楼梦想。

  有信仰的企业才有追求,才能赢得尊重

  社会不天然是企业的社会,但是企业天然是社会的企业。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需要。是社会需要催生了企业,催生了产品。需求的有无决定着企业的兴废,需求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一种是服务。产品和服务,共同构成企业发挥社会功能的两大支柱。一个有信仰的企业,必然是一个注重发挥正面社会功能的企业。

  因为“振兴国货,挽回利权”,黄鹤楼品牌畅销南北。企业因消费者需要而存在,没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就没有庞大的跨国集团、商业帝国。一旦消费者的需求散尽,消亡指日可待。随身听带来移动音乐全新概念,现在销声匿迹,强大的移动音乐终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胶卷相机风靡一时,现在无人问津,功能丰富的数码相机成为主流,选择的空间不断延展。往上追溯,1916年,湖北中烟前身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即确立“名牌兴企,回报社会”的企业宗旨,该宗旨充分尊重了企业的根本职能。企业的存在,消费者功不可没。20世纪前几十年的中国,时局动荡,“振兴国货、挽回利权”的呼声获得高度认同,黄鹤楼品牌一度供不应求,沉重地打击了外烟的嚣张气焰。

  因为“认清形势,明确任务”,黄鹤楼品牌进步惊人。在2010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在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532”、“461”品牌发展目标。抬头向天,又眼光向下,脚踏实地,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当年,湖北中烟即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部署,根据自身实际,发起“1735”工程,即到2015年,将黄鹤楼发展成为年销量100万箱以上、批发销售收入700亿元以上的大品牌;将红金龙培育成年销量300万箱以上、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的品牌。截至目前,黄鹤楼品牌早已于过百万箱销量大关。随着规模扩张和实力提升,“1735”工程势必面临调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须攻坚克难。行业扩容式增长向挤压式增长演变之势日益清晰,短兵相接不可避免。狭路相逢勇者胜,狭路相逢智者胜。黄鹤楼品牌将一如既往地大步前行。

  因为“追求卓越,难行能行”,黄鹤楼品牌辉煌再续。“3个100”即将成为现实:继2011年黄鹤楼品牌销量突破100万箱,2012年黄鹤楼品牌突破137万箱之后,2013年黄鹤楼品牌有望实现一类烟突破100万箱,与中华等有限的几个品牌共同主导“顶尖俱乐部”的主要日常运作。从南洋烟魁壹号延续下来的奋斗豪情,以黄鹤楼品牌为载体,薪火相传,得以发扬光大。

  有信仰的企业才有追求,才能受人尊重。没有信仰,一事无成。

  心灵管理在品牌运维中的角色

  信仰就是一种“心灵管理”,“心灵管理”在品牌运营中举足轻重。日本商业巨擘稻盛和夫非常重视心灵管理。稻盛和夫在42年的经营活动中,一手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DDI。2010年2月1日,将近80岁高龄的稻盛和夫出任破产重建的规模缩水三分之一、销售额缩水四分之一的日航董事长,到2011年3月底共424天,创造了日航历史上空前的1884亿日元的利润,位列当年全世界航空公司利润第一。稻盛和夫将自己几十年经营活动的成功经验和盘托出:因为他实践了经营哲学。他的一套经营哲学概括说来就是“提高心性,拓展经营”。稻盛和夫认为“人的心灵决定人生,决定了人一生的结果。如果这个人是企业经营者,还决定了他的企业业绩。”以爬山为例,爬一座小山,不需要怎么准备。但是登上珠峰,不仅要有充足的物质准备,还需要坚定的信念。

  企业要做大,品牌要做强,必须要有信仰,必须进行心灵管理。20世纪初英国哲学家詹姆斯?艾伦对于心灵管理,有如下论述:“人的心灵像庭园/这庭园,既可理智地耕耘,也可放任它荒芜/无论是耕耘还是荒芜,庭园不会空白/如果自己的庭园里没有播种美丽的花草/那么无数杂草的种子必将飞落/茂盛的杂草将占满你的庭园/出色的园艺师会翻耕庭园,除去杂草/播种美丽的草花,不断培育。” “天赐淡雅香”不是凭空得来,心中百花开,花香梦里来。只工作,不思考,不免平庸。既思考,又有追求,品牌之火才会旺盛光明。

  “如果想拓展经营,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经营者自身的心性。然后,在提高自己心性同时,也努力使周围员工的心性得到提高。”稻盛和夫所谓“提高心性”,不仅意味着“修身克己”,还意味着“眼光向上,执着追求”。这一点,非信仰不能办。黄鹤楼品牌的基业长青,既是共同的责任,也是共同的目标,在经营者,需不遗余力;在普通员工,也要孜孜以求。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思行文化凝聚了湖北中烟,也塑造着黄鹤楼丰富多彩、富有底蕴的品牌文化、服务文化。江山胜景、千古名楼化身千亿,缔造传奇。思想力和行动力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二者并重,不分先后。“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与其说是放言,不如说是誓言。既是高高在上的期望,也被踏踏实实地践行。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发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伟志豪情,秉承“长路漫漫,上下求索”的执着信念,彰显“放歌笑傲,睥睨万方”的深刻洞察,坚定信心,勇往直前,黄鹤楼品牌将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信仰,将积聚起难以预料的能量。黄鹤楼品牌清晰的声响,必将响彻四面八方。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