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烟标烟具 > 正文

3万种烟标记录了历史变迁【图】

2015年06月01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沈阳晚报》编辑整理 作者:吴佳文
A+ A

  烟草在线据《沈阳晚报》编辑整理  沈阳铁西区退休职工黄学志的家中,有几个特殊的铁皮“档案柜”,这里珍藏的3万余种烟标,是他大半生的心血,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

  没有玩具,就爱“攒烟盒”

  烟标作为香烟的外包装,对于吸烟者来说只是个包装,但对烟标爱好者们来说却是宝贝。“我收集第一张烟标时,还不到10岁。”黄学志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父母特意买来一盒“天鹅牌”香烟招待,客人走后,黄学志便悄悄把漂亮的烟盒碾平,夹在了书里。

  从此以后,他便对花花绿绿的烟标着了迷。“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玩具,小时候的我就觉得‘攒烟盒’挺值得炫耀。”当时他家住在南一马路沈阳站后身,他经常去捡拾南来北往的旅客随手扔掉的烟盒。渐渐地,他竟然积攒了厚厚一摞来自全国各地的香烟烟标。

  从不吸烟,经常买烟送人

  1965年,13岁的黄学志下乡到了山东蓬莱。在山东农村劳动的十几年,他也没有放弃集烟标的爱好。“农村盖房子上梁、婚丧嫁娶都要买香烟。我不抽烟,但总跟在发烟的人后面,等着要烟盒。”当时山东地区所有的香烟品牌,几乎都被他集全了。

  1979年回城,黄学志被分配到辽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先后做过瓦工、电焊工、钢筋工。上班赚钱了,他对烟标爱好的投入也增加了。“那时一个月就挣40块钱,一盒烟大概两三毛钱,每个月我都得买几盒,烟分给别人,盒自己留下。”

  说也奇怪,对烟标爱了这么多年,黄学志对吸烟却始终没有兴趣。

  一个烟标,记载一段历史

  黄学志在家里专门为他的“宝贝”设置了几个铁皮档案柜,里面存放烟标的档案夹密密麻麻排列着,每个夹子上都标着“辽宁”“吉林”“四川”“云南”等字样,记录了烟标的产地。他收藏的3万多种烟标,每个都能讲出一段历史故事。

  “这是解放初期的‘新生产’、‘曙光’,当时还没推行文字改革,烟标的字还是繁体的。”“这是1953年出的‘握手’牌,当时正是中苏友好时期。”“这是1955年的‘博古’牌,当时正实行公私合营,烟厂名称变成了‘公私合营沈阳市太阳卷烟厂’。”“1957年5月1日,我国第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建成,生产出“解放”牌载重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耻辱历史,‘新吉林’烟标就是这么产生的。”“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424’、‘卫星’、‘冲天’、‘全球’、‘红宇’,烟标这些都是为了纪念这个事件出的牌子。”

  “‘大生产’是咱沈阳卷烟厂的品牌,”黄学志说起沈阳人曾经耳熟能详的“大生产”牌香烟,如数家珍。“它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的,伴着共和国的成长而发展。1948年11月,沈阳解放了,成立于1908年的沈阳制烟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工人们都希望能产出咱们自己的新品牌。”当时,经过技术人员的攻关,很快研制出一个新产品,起名为“生产”牌。第一代“生产”的烟标图案是一个工人头像,肩扛一柄大锤,旁边是齿轮,展示了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崭新风貌。

  烟标会友,丰富晚年生活

  上世纪九十年代,黄学志和妻子相继下岗了,他开过缝纫店、卖过菜,生活的艰难动荡没能中断他的爱好,他还通过收藏结识了许多朋友。

  从2010年开始,黄学志开始有目的、分专题地收集解放区烟标,有时为了得到自己需要的烟标,不惜高价购买。全国各地只要有烟标交流会,他都会参加。随着通讯技术的发达,黄学志与本地、外地藏友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他的收藏数量、质量也迅速提高。因为收藏的年头多,在沈阳地区,他已经是烟标收藏圈的元老级,并成为沈阳市职工烟标收藏协会的顾问。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