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散文随笔 > 正文

诚信危机,让我们的生活好尴尬

2015年06月05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张怀江
A+ A

  烟草在线专稿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处事之根、立世之基。而在现实生活中借钱不给借物不还,有规不守有章不循等等违诺失约不讲诚信行为,比比皆是,屡见不鲜。不守诚信的现状凸显了当下人们思想道德滑坡,并已形成社会一种普遍现象和不良风气。也往往因为某个个体在生活中,尤其在经济往来方面的严重失信行为,导致整个社会信用环境逐渐恶劣,人际间出现了互不信任的诚信危机,有时会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诸多尴尬。

  我的一个同事和我处的如“铁哥们”,10多前其做生意的弟弟年关进货,手头资金周转困难,找到我借几万元以解燃眉之急。咱是工薪阶层,上有老下有小的,一时哪来的那么多钱借给他呀。可咱宁可自己心理为难也不让脸面无光,硬着头皮接下了这单“生意”,自己东挪西借的凑足了几万元,他高高兴兴地拿钱给他弟弟进货赚钱去了。可等到约好还钱的时间,人来了钱却“没来”,理由很充分就是等到货款回笼后再还。后来,我的债主找上门来索债,无奈之下替他将钱还清后,我这个债主无数次的电话都变成了他一个又一个的承诺“白条”,期间人家既购房又买车,好像压根就没有欠钱这回事。再后来的态度就可以想象了,时至今日也未能偿清。

  相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遇到过类似此等“老赖”的情况和经历。事实上,人们居家过日子难免一时因手头拮据向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相互借些钱财应急,纾解燃眉之急,缓解眼前生活之困。如此种种拆拆借借、“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人人都曾有过类似的境遇,俗话说的好:“家趁万贯还有措手不及”呢,何况你我的手头还不宽裕。就是这样再普通不过的经济往来,有些人却将其爽约行为视为“不拘小节”的平常小事,而常常令你我的生活好生尴尬。不帮忙吧,熟头巴脑低头不见抬头见,无论从脸面上还是心理上都过意不去,帮了忙借了钱等要钱时脸却闹翻了,一切情谊都会瞬间“灰飞烟灭”。同事间、朋友间、亲属间等等相互之间霎时会形同陌路,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难道世上还有帮人的不是吗?互相帮助、古道热肠所表现出的善行义举彰显了我们“团结友爱、诚信友善”的中华民族精神。

  但在利益多元化、观念多样化的现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和处事行为方式,以及思维定式和个性的选择。有的人不管情义与信用,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自己的小算盘,囿于一己私利,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处境。对于此类人,诚信已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种不讲仁义不守信用的不良行为和“背信弃义”不良之举导致人为的信任危机,令善良守信之人在幡然醒悟中更加警醒、进而增强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性,从而造成现在社会上、人情往来间的相互“设防”、“世态炎凉”和淡漠薄情。因而,对失信者说“不”不是偶然的小题大做,更不是什么“刁民”“另类”所为,而是善交好为之人懂得自尊与权利的保护。

  讲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遵循道德观念,恪守诚实守信,讲诚信、守信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振兴之本、国家昌盛之魂、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兴旺发达之根,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民无信不立”,是几千年来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理念,它在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发挥着历久弥新的作用。古人尚且如此用“诚信”来丈量人们的行为,而现时代高度文明境况下的人们又是怎样用“信义”去诠释其内涵呢?无数事实证明,诚信是一个人应具备的良好品质,是人生的无形资产,讲诚信的人,给人以安全感,让人感到放心。一个人如果要得到他人的信赖和支持,必须以诚待人、以心交友,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自私利己”是人的本性。一个人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有的人却不惜自毁声誉,一点点物质利益与声誉相比孰重孰轻,失信于人的人都是心知肚明,揣着明白装糊涂,只能说是其“擅于”利用别人的善良“趁火打劫”。为了短期的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丢掉了诚信的人,不可能做好人,也难以处世。假若不守信成为背信弃义之徒,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与没有诚信的人交往,是十分危险可怕的,失信于人者一旦处于困境,无疑将“作茧自缚”,更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必将寸步难行,只能坐以待毙。古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彼此信任,好事好办、难事易办、繁事简办;否则,好事不好办、简事也难办、繁事更不办、凡事都不办。所以,凡人凡事都不应失去为人处世准则,失信于朋友失信于他人的人,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

  讲诚信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讲诚信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原则,也是一种可贵的善良和美德;而不诚信,却是一种恶德。道德是信用的支撑,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一诺千斤”成为自古以来信守承诺的典范,一句承诺别人的话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它却包含着别人对你的信任与否。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有用“三杯吐然诺,王岳倒为轻”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的论断。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明理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诚信重信义的故事不胜枚举。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张变法。当时战事频发、人心惶惶,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赏之下终有勇夫,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后,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起了威信,而商鞅推行的变法很快就在秦国推广开来。新法的实施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因此,讲诚信,承诺必践诺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

  讲诚信是为人处世的一种责任。“待人诚挚,尤重信义,言出必行,不计得失;应之于心,遵之于心”。这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李苦禅对“诚信”理解的最高境界和一种为人处世的责任使然:不是简单地有信于人,更要有信于己。

  人无信不立。诚信诚实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诚信缺失、道德缺失、品格缺失的人,不论你伤及了谁,虽自己一时得意庆幸或幸灾乐祸,但伤及的永远是自己,也许当时没有感知、感觉或感受到,而它总有会绕回来与你“算账”的那一天,都会验证“言不信者,行不果”的预言。

  《伊索寓言》里《牧童和狼》中的那个牧童,在山上放羊时闲得无聊,三翻五次地去欺骗村民“狼来了”。当善良的村民们赶到山上时,牧童却看着受骗的村民“哈哈”大笑。当狼真的来了时,因为他屡次欺骗村民,村民们都对他失去了信任,谁都不去救他,不仅羊被狼吃了,最后连自己也被狼吃了。

  由此可见,抱诚守真的诚信行为是为人处世的一种责任。诚实和信任在回报遵守诺言人的同时,欺骗别人也是永远不会有好的下场,也是一种因果报应。

  诚信是为人处事的无价之宝。现实生活中,人们无一例外地感受到当下社会存在的诚信危机,人们不愿如此,但都无能为力无力改变现实。即使是做着无诚无义之事的人也渴望着人与人之间那份源自内心的真诚。人们都已被《皇帝的新装》这种见怪不怪的社会现象磨平了棱角,不再会为真心实意帮助他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而是往往有种难以名状的受人欺骗、愚弄的感觉。犹如当今很多人看到满街都是乞讨者,虽看似可怜兮兮的,但很少有人去帮助一样,绝大多数乞讨者丢掉廉耻,装疯卖傻,自毁其身,其形可怜、其言可悲、其心却难以让人给予怜悯。有些人仅有的一点善良之心被功利世俗所吞噬,以致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的互相帮助,也失去了“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中华传统美德,突显的却是带有欺骗性、狡诈性的无德行为。因此,讲诚信、讲真诚、讲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无价之宝,是人生的无形资产,也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目前,社会对失信者无约束机制,也无制约措施,个体更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从而导致个别人不守信用、不守诚信已成为一种习惯。在倡导全社会公民讲诚信的大环境下,我们每个人不能只当“看客”、“说客”和“政客”,要从自身做起。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即使你拥有才高八斗的才能、地位的高大上,又有健壮的身体和万贯家财,可因为你没有诚信,办事不靠谱说话总离谱,承诺从不兑现,在别人眼中你只不过是一个言而无信的小人罢了。别人不会欣赏你,仰慕你的博学多才,而会遭到人们的奚落和讽刺,甚至是鞭挞。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诚信、善良是心灵的指南针,让我们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如果对人诚实,以诚相待,会在他人心目中留下诚信实在的良好印象,每当遇到些好的事情时往往要优先被想到。否则,难以信赖的人是很难赢得他人的好印象。我们的思想境界不应随着社会不良风气的发展而滑坡,应自觉抵制其言其行。要从自身做起“讲诚信讲信誉”,还社会一个文明诚信、和谐温馨、坦率真诚和相互信赖的清风正气,让人们的经济生活不再尴尬。

  应着力建立一套完善的全方位的明确的信用对应制度,以此遏制当今世风日下时人们的思想道德逐渐衰退,包括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让遵规守纪、诚实守信成人们一种良性习惯。不仅应从小事抓起,从细微之处做起,使违规者即便是小规也没人想违、敢违,加大诚信宣传,营造让“诚信者畅通无阻,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良好社会氛围。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对一些失信者尤其是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失信就失位、无信者就无位,使失信者受到应有的惩戒。信守承诺的约束,提高全民的诚信道德意识,使诚实守信成为全民共同遵守的自觉行为规范。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