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散文随笔 > 正文

走近神秘佤乡“石人山”【图】

2015年05月25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李昆
A+ A

  烟草在线专稿  那幽蓝的天空,那泉水叮咚的淘金河,那弯弯曲曲的山路和一望无际的山野,让我的心美了、醉了。

俯瞰石人山-赵兴能/摄

石人山石塔--赵兴能/摄

  车窗外是一幅幅不断变换的风景,空气中散发出怡人的清香味,好似一曲田园牧歌般的梦幻神笛,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近处、远处那高高低低的树木昂然挺立,鲜嫩的树叶儿青翠欲滴,它们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兵,守护着这宁静而又美好的一切。

  2015年,我走近了这个“文东佤族乡”的秘境“石人山”。

  “文东”是佤、傣两种语言的名称,即取佤语地名“文达”的“文”字和傣语地名“曼东”的“东”字组成,其中“文达”意为小寨,“曼东”意为有小块平地的村庄。

  石人山,因山上有一个石头雕刻的佛像而得名,系普洱市澜沧县芒大佛时期的佛像。山顶有一处可以积水的大洼地,传说是因为古时候有星星掉下来而形成的。石人山这地方缺水,当地老百姓不知从哪年开始有了每年5月到石人山上求雨的风俗,这一风俗直到今天还没有消失。每到5月的第一个属猪日,当地的长者就带领着老百姓到石人山上祭天求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通常,前来参加求雨活动的有来自上允镇、安康乡、临沧市双江县的佤族、汉族、傣族等多种民族。

  在神秘的石人山下,居住着勤劳的佤族人民。多依树村土地资源丰富,以前主要种植一些玉米、甘蔗等“懒庄稼”,遇到天气不好的年头甚至还会饿肚子,使得多数人生活在温饱线以下,只能靠政府提供的低保勉强度日。

  烟叶的到来让这里长期的贫困和思想的壅塞有了很大的转变。

  2012年,澜沧县作为普洱市最大后备烟区引进发展烤烟产业。文东乡也从1000担开始起步,发展到如今的7500担,3000亩种植面积,2014年全乡烟农收入达961万元,户均收入9523元。一片片金黄的烟叶给石人山下多依树人村的人们带来了希望,“佤族老表”亲切的称它们为“黄金叶”。希望和喜悦也滋生了多依树人更大的理想——建设“普洱市第一山地烟大村”。

  2015年,当我来到挂钩联系点文东乡开展促移栽工作时,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洋溢在他们笑脸上,他们纯净而质朴的笑容里是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

  在村民们祈福的歌声中,我仿佛又回到了一个“部落”的童真时代。

  夕阳西下,美丽的晚霞渐渐从天边漫了过来。我和村民们围座在火塘旁聊天,我们品着烤茶,抽着香烟,喝着自烤酒,共同分享着种植烤烟的故事。

  “今年我计划种12亩烤烟,收入预计5万元左右,虽然苦点累点,但是赚钱。”村民魏安亮说道。大家点点头,津津乐道的谋划着自己种烟故事。酒没醉,心醉了,这群“醉美”的汉子,憧憬着最美的日子。

  “我从第一年就开始种烟了,现在有四年了,从第一年的一亩,第二年的3亩,第三年的5亩都有不错的收成,去年我家还丰产了,单单丰产烟就卖了2000多元,今年我带头报了10亩的合同。”烟农田明华笑得合不拢嘴。

  “过圣诞节你来多依树嘛,我带你好好感受下石人山下的圣诞节。”村民沈新军热情的说道。

  是啊,这里群山环抱,梯田层层,仿佛每座山都是金碧辉煌的宫殿,在金色的烟田里飞舞,拂去我身体里所有的杂念、返璞归真于这宁静灿烂的石人山……

  四年时间里,烤烟产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发展壮大,烤烟成为文东乡的支柱产业,“黄金叶”撑起了佤族老表的希望,一个“饮水清清流、霓灯闪闪亮、公路弯弯转、新房齐崭崭、机器隆隆响”的新时代“佤族乡”正呈现在我们面前。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