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散文随笔 > 正文

“烟田卫士”唱响抗旱进行曲

云南省石林分公司烤烟生产抗旱侧记
2015年05月15日 来源:烟草在线昆明消息 作者:周鹏梅
A+ A

  烟草在线昆明消息  “一个个烟草人,从晨雾中走来,山沟沟里留下了你的足迹,迎着党的光辉,我们迈步向前,带领着群众,带领群众奔小康……”每当唱起《七彩云烟》这首歌,我总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不禁唱出我们基层烟草人的心声,也是基层烟草人的真实写照。20年在基层从事烟草生产、收购工作的我,记忆中、脑海里、眼前时时浮现着那么一群人,他们被烟农称为“领着工资的农民”,被村委会、村小组干部、生产技术员称为“领导”,被同事们直接称之为“老杨”、“老普”等等不一,他们就是大可烟站的杨福明、普郑才等。他们废寝忘食,不辞辛劳,每天奔走在村庄院落、田间地埂。宣传烤烟政策、发放告知书、指导育苗、丈量核实面积、面对面预签合同、移栽、施肥、清塘点株……,每一项工作都留下了他们不辍的身影。他们肤色黝黑,一看就是长期行动在室外太阳光下,与农事打交道。他们话多,田间地头、村庄、待客处,逢人都要“唠叨”几句,权当职业病。给烟农留下的印象是朴实、憨厚、略带几分“霸气”和固有的执着。

  今年的烤烟大田移栽工作又遇干旱季节,随着气温的一天一天攀升,抗旱移栽成了影响大可乡烤烟生产的瓶颈。大可乡水利资源匮乏,不怎么理想的地形、地势条件使得年轻的一代人纷纷外出打工赚钱,一些铁杆烟农的种烟积极性深受重创。从移栽开始,干旱持续时间延长,给烤烟移栽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杨福明和同事们把一切看在眼里,在困难面前他们并没有畏缩。看着烟农们无助的表情,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保住这些烟苗,这些烟苗可是烟农将来的经济支柱:杨建华家女儿上大学的学费,杨家玉家年底装修新房和儿子娶媳妇的花销,陈丽红家给老母亲治病的医药费等等,都指望着这颗烟苗。一想到烟农家的状况,他心中犹如打翻了的五味瓶,再也坐不住了。

  4月18日一大早,杨福明若有所思地在办公室坐了5分钟,掏出手机挨个打电话通知生产技术人员到村委会集中。他和三个生产技术人员,分为俩组,挨家挨户上门做动员工作,耐心的安抚烟农,督促整地理墒工作未完成的烟农尽快行动。一天、两天……他们走访了所联系的16个村小组346户烟农,把各村组、烟农的情况全记在心里。他们顶着30多度的高温,奔走在所挂钩村组的种烟地块,指导漂浮育苗、整地理墒、平衡施肥,与其他同事一道不辞辛苦地寻找水源,提前做好抗旱移栽的各项准备工作:对种烟地附近水窖、水池、坝塘蓄水情况进行摸底,充分掌握实际情况;帮助烟农清淤除障,修善沟渠,安装水管;加强用水调配管理,把可用水及时协调到每一处烟地,确保抗旱移栽工作有序推进。

  再看烟站副站长普郑才,1.62米的个子,古铜色肤色,经常穿一件灰色夹克。在基层烟站工作已有20个年头,在大可一呆就是14年,典型的撒尼族小伙,不仅大三弦舞跳得好,歌也唱得好。尤其是《七彩云烟》唱得最好、最动情,是石林分公司石烟组合主唱之一。平时说话幽默、对人和蔼,喜爱音乐的天性感染了与他在一起生活的人。就是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全乡的各项技术培训都有他的身影。在他下乡联系的区域有一个小型坝塘,由于前几年一直干旱,坝塘蓄水一直未能达到正常年份的水量,仅供人畜饮用,拉闸放水灌溉不可能。他就与水管站、村委会的同志协商,因地制宜采取蓄、引、抽、提、截流、灌溉等多种措施,开辟抗旱水源,千方百计多蓄水。他广泛发动群众,转变观念、不等不靠,发扬“天大旱、人大干”精神,组织人背马驼、车拉水,保证移栽工作正常供水。他手把手地教会烟农做好烤烟节水移栽,一步步坚定了烟农的信心,给烟农带去了希望,用行动告诉烟农有烟草人在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烟草人会与烟农一起共渡难关。

  春争日,夏争时,农时不等人。抗旱形势依然严峻,大家都认识到旱情的严重性,可是节令就是命令,为了确保今年的烤烟在最佳节令内移栽结束,他们全力抓好抗旱移栽、打好保民生攻坚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发扬勇于当担,敢为人先的精神,奋勇抗战在烤烟抗旱第一线。经过艰苦的努力,在旱灾之年,他们可以坦然地说:“烟苗没有一棵因为干旱缺水而干枯,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心安即吾乡。身处基层,远离闹市的喧嚣,干着任重道远、利国惠民的事业,这就是基层烟草人的归宿感。

  望着那些培育出来的壮苗顺利地移栽到了烟田里,烟农们的眼中终于透出了一丝丝希望,提紧的心也放下了。一棵棵小苗迎着阳光雨露,风雨中昂起头茁壮成长,他们的眼中更流淌着对金色烟叶、丰收喜悦的渴望。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