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正文

如何才能获得幸福

2018年03月08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王海军
A+ A

  烟草在线专稿  节前的时候,一位同事对我说:你现在很好,有文字可写,有爱好可玩,孩子又在身边,且不用为孩子工作操心,很幸福的一件事情。我说:你更不错,收入高,也有自己喜好的事情可做,虽然孩子还在读书,但同样优秀。那位同事摆摆手说:收入高代表责任大,而且孩子理想是在南方工作,到时候也是一件愁人的事情。但我想无论处在什么境况,还是要设定个幸福底线的问题,底线设得低,自然幸福感就会多一些,而底线设得若高,相对幸福感也就会少一些。

  很早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说的就是幸福底线问题。那篇文章举了一个例子,讲一个把幸福底线画在得诺贝尔奖上的作家,志向固然远大可敬,但他这一辈子都很难有幸福感,因为这种机会太渺茫了;而一个经常发表小豆腐块文章的业余作家,却常常志得意满,感觉良好,因为他的底线是:文章能发表就是幸福,不拘长短。一个把幸福底线画在富可敌国上的大款,很难心想事成,自然也就无法快乐,哪怕他已经富甲一方,反倒不如那些出大力挣小钱的民工心情愉快,了无挂碍。于是得出一个结论,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个总是觉得很痛苦的人,往往就是把幸福的底线画得太高的人,期望值过高,欲望太大,结果与现实产生较大差距,于是痛苦就降临了。

  其实人类是非常喜欢比较的,只不过一类人愿意与他人比较,而另一类人愿意与自己比较而已。愿意与他人比较的,往往失落感大于幸福感,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占尽所有机遇和优势,比较起来总会有很多方面不如别人,包括你的工作、爱情、生活和家庭。比如,也许你的工作比他人好,但你的爱情并不一定比他人美满;也许你的生活比他人安逸,但你的子女并不一定比他人有前途。如果这样比下去,一定是非常痛苦的。而喜欢与自己比较的人则大多心情偏好,因为这样的人总能看到自己在各方面的进步,所以才会幸福感满满,这就是知足者常乐的道理。

  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博士霍华德金森曾用二十多年时间对121人进行跟踪调查,最开始的结论是幸福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他说,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过修炼内心、减少欲望来获得幸福。如果你是杰出者,你可以通过进取拼搏,获得事业的成功,进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但二十多年过后,当霍华德金森再次对这121人进行幸福感调查时,才发现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这个结论让无数读者惊呼,认为霍华德金森破译了幸福的密码!甚至《华盛顿邮报》一天之内六次加印来宣传这个结论:所有悲惨的事,都与钱有关;所有幸福的事,都与钱无关。当然,认同这个结论的人并不一定从此就能获得幸福感,因为很多人还在不知不觉中比较。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