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角 > 烟具赏析 > 正文

高东升:内画吃的是功夫【图】

2012年10月08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网络编辑整理 作者:
A+ A

  内容摘要:1996年,高东升应邀到意大利罗马,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中国传统技艺荟萃》展览,意大利国家史前博物馆馆长和意中友好协会秘书长参观了展览,在看到高东升表演的内画技艺后,惊奇地说:“要不是亲眼所见,真难以置信!”这次展览很轰动,由原来展出一个月,改为展出三个月,意大利的一位收藏家看到高东升的作品,当场买下20多件。

 

东升正在绘制鼻烟壶

  河南文化产业网讯:高东升从他的工作案上,拿起一个画有高鼻梁、黄头发、瘦长脸外国人头像的鼻烟壶,说:“鼻烟壶是这个意大利人传到中国来的,他叫利玛窦,是传教士。他把鼻烟和鼻烟壶带进中国时,鼻烟壶只是一个做得很简单的放鼻烟的小瓶子,里面没有画儿……” 高东升48岁,画鼻烟壶已有29年,他是京派内画鼻烟壶第四代传人。

  高东升家的柜子里,有各种材质的鼻烟壶,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他收藏的鼻烟壶都很美,他画的鼻烟壶更美,线条生动、栩栩如生,色彩协调、古朴典雅,笔触细腻、沉着,他画的山水、风景透着稳定、祥和,而画的人物则神形兼备。

  高东升擅长画人物。在内画界能画肖像的人非常少,内画肖像的绘制过程十分复杂,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和造型能力,同时更要花费大量时间。高东升在画每一件肖像之前都仔细端详照片,揣摩人物的精神气质,抓住其形象和神态特征,取照片之长而避其之短,“以形写神”。他画出人物后,第一眼看觉得和相片一样,再看,似乎又有一点不一样,瓶子里的人比相片上的人精神,感觉是“活”的。

  这是高东升的“一绝”!

  艺术没有国界

  中国手艺有力量

  因为有“绝活”,高东升给很多国家元首和名人画过内画像。

  他的第一件内画肖像是在1984年,画的是霍元甲。当时正在热播电视剧《霍元甲》,有位香港客人找到他预定了这只壶。1989年,他为马来西亚政府画了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内画像。1995年他应邀参加丹麦国际艺术节,特为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绘制内画像。1998年他绘制了张学良将军内画像。2008年绘制萨马兰奇内画像作为北京市代表团的礼物送给了萨马兰奇先生……

  在诸多的“名人内画像”定制中,高东升印象最深的是他给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和给张学良将军绘制内画像。

  1995年,当他成为丹麦女王唯一接见的中国艺术家,当他把亲自绘制的水晶壶送给女王时,女王捧在手里,看着壶内自己的肖像,睁大了眼睛,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太漂亮了,我非常喜欢,你真了不起!”这让高东升第一次感觉到手艺的力量和艺术的无国界。

  1992年,中央电视台摄制组赴台湾采访张学良先生,行前,历经选择,决定送给张将军他年轻时着军装的肖像鼻烟壶,确定由高东升来画。为了画好这件作品,高东升去图书馆查阅了大量文字图片资料,几易其稿。摄制组将礼物送到张将军手里,张学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他说很想见见这位作者,在他的想象中,作者应是白发苍苍的老艺术家。

  1998年,张学良将军在夏威夷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展上见到了高东升。当时,年近百岁的张学良将军和夫人赵四坐在轮椅上来到高东升的展台前,他握着高东升的手,连声说:“终于见到你了,缘分啊!”并对高东升赞叹“后生可畏”。从此,高东升和张将军成为忘年交。采访那天,高东升指着墙上与张学良将军的合影说,1999年张学良过生日,曾邀请他参加,他当时正在美国西部参加艺术交流展演活动,没法赶去,没想到,2001年,张将军去世了……想起这些,高东升很遗憾。

  好奇是学艺的动力

  内画魅力难以抗拒

  小时候,高东升喜欢看小人书,《西游记》、《水浒传》,百看不厌,因为喜欢画画,上小学时,他参加学校的美术班,学习画素描、水粉、石膏像,经常参加少儿美术展,很快就被推荐到少年宫学习。“不仅不用花钱,还免费提供纸张。”高东升回忆起那段学习时光很快乐。

  1983年高东升考进北京工艺美术品厂,他本想学玉雕、牙雕,后来看到内画鼻烟壶觉得很神奇,产生了浓厚兴趣。进厂后他被分配到木刻车间搞设计,不久,内画班要招徒弟,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内画班,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守本先生的入室弟子。由于他的美术功底好,再加上非常刻苦,学了三个多月,就能画出一些简单的作品。

  内画壶诞生200年以来,同时代掌握此工艺的画家从没超过百人,如今北京仍坚持创作的已不足10人。早期的内画壶,由于内壁光滑,不易着色,所以图案十分简单。后来,有人用铁砂、金刚砂在烟壶内来回晃荡摩擦,使得内壁的质地和宣纸接近,这样上色就容易了。内画鼻烟壶由此发展得很快,清光绪以后,内画鼻烟壶达到极盛,名家辈出。

  内画大致分为京派、冀派和鲁派,被称为现代“京”、“冀”两派内画创始人的是北京清末民初时期“京城四大内画名家”之一的叶仲三。高东升的老师刘守本便是叶家的高徒。1970年前后,刘守本成为现代“京派内画”的领军人物。他全面继承了叶家内画传统技艺,并从传统中总结经验,创立了更完善的技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叶派内画艺术经三代传给刘守本,又由刘守本传给高东升,高东升因此成为叶派内画艺术的第四代传人。高东升传承了内画艺术,也发展了内画艺术。高东升的肖像内画既注重东方的笔墨情趣,还能突出西方的素描及光色变化,融合了中西方绘画的特点。高东升原来学过油画,在内画中吸收了油画的技巧,这是前人所没有的。高东升深得老师喜爱,他对内画技艺的继承和发展与他的天资聪颖和勤奋苦学密不可分。

  内画吃的是功夫

  表演与创作有差距

  在小小的鼻烟壶内部作画技艺很苦,被誉为“鬼斧神工”。在民间,内画壶有“鬼画壶”的说法,称绘画者化身为狐仙,到鼻烟壶的内部去作画。

  1996年,高东升应邀到意大利罗马,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中国传统技艺荟萃》展览,意大利国家史前博物馆馆长和意中友好协会秘书长参观了展览,在看到高东升表演的内画技艺后,惊奇地说:“要不是亲眼所见,真难以置信!”这次展览很轰动,由原来展出一个月,改为展出三个月,意大利的一位收藏家看到高东升的作品,当场买下20多件。

  说到最初学内画,高东升说,刚开始学时,他捏笔捏得大拇指都肿了,单单练习提笔手不抖,就花两个月时间。画一条线要练好长一段时间,最初的感觉很难、很枯燥。但高东升能坚持,他说正因为难度高,才格外令他有掌控的兴趣。画鼻烟壶需要画家有非常的耐心和定力。高东升性格沉稳,说话不急不缓,举止有条不紊,似乎永远是一副不着急的样子,就是凭着这性情,他将单调、枯燥的内画严格、踏实地完成。画内画时,由于壶面很小,画画儿时他大气都不敢出,憋着气画,这是一项绝对寂寞的工作,要在掌心大小的鼻烟壶描绘出世间万物、人生百态,需要心静如水,来不得半点心浮气躁。

  画鼻烟壶有很多难题,如在鼻烟壶内转角出现弧度的地方作画最要功夫。因为弧度反射的问题,水晶瓶面拐角出来的效果和平面大有差异,如何在弧面绘出平面的视觉效果,并非易事。首先,手要倾得很斜,角度要掌握得刚刚好,整个画画儿过程头脑要高度敏锐。

  很多外行人认为,鼻烟壶难画,主要是因为小,如果鼻烟壶个头儿大,就会好画些。其实不然。高东升说:“鼻烟壶大,画鼻烟壶的笔杆就长,笔杆长,重心不好控制,其实比小的还难画。”

  画鼻烟壶最令艺术家沮丧的是一幅内画将近80%都完成了,一个错笔,导致前功尽弃,整幅画都“废了”,内画不能改,一切得从头来——把金刚石或钻石粉灌入鼻烟壶,兑上水,摇啊摇,磨啊磨,三个小时后,已完成的内画被金刚石或钻石粉全部洗掉……这时,方可提起笔,重新画。

  内画壶不仅讲究画工,壶本身也很重要。鼻烟壶一般用水晶,京派对用料很讲究,要求没有絮状杂质,没有瑕疵,一块淡茶色或带发的水晶料要一千多元。此外,鼻烟壶的身子长短与口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否则就不好看。

  高东升说:“内画吃的是功夫,我在外面现场表演内画,画出来的东西我拿回家都会销毁,因为表演时画的水平与真实创作之间相差太远,一旦流出去就把自己的牌子给砸了。”

  收徒首选心要静

  期待技艺薪火传

  高东升拿出一对他画的“百子图”鼻烟壶,在高6厘米、宽5厘米的水晶瓶内壁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0个嬉戏玩耍神形兼备、栩栩如生的古装顽童,这些顽童有下棋的、摔跤的、捉蝴蝶的、放风筝的、斗蟋蟀的、捉迷藏的……一派喧闹夺人的景象,让人啧啧称奇。100名形态各异的古装儿童,分别画在一对壶的两面,每个壶各画了50个顽童,寓意多子多孙、多福多寿。“百子图”虽然人物众多,但人物之间互相呼应、互相关联,高东升准确地把握了人物之间和谐友善的关系,把人物安排在一个春意盎然的背景中,寓意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他用6个月时间在8个鼻烟壶中画的清明上河图,虽然只有黑色,但因深浅不同,线条粗细不同,画面疏落有致,最小的人物只有芝麻粒大,但笔触准确。不论是“百子图”还是“清明上河图”,都流露出高东升对纯朴生活的热爱,对艺术追求的执著和乐观。

  在内画领域已耕耘了近30年的高东升,他的作品目前已达1000多个。高东升认为内画艺术不仅需要对老一辈内画技艺的继承和借鉴,还要在形式、内容上都有所创新。优秀的内画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隐含着丰富的感情、思想和意念,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