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角 > 趣闻秩事 > 正文

云南烟俗吸食文化

2013年04月27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网络编辑整理 作者:
A+ A

  多民族聚居的云南,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烟俗吸食文化。如果说千姿百态的人类烟俗吸食文化是历史创造的,那么多姿多彩的云南烟俗吸食文化则是云南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奇特多样,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或山高林密,潮湿阴冷,毒蛇猛兽出没,或丘陵缓坡,河流纵横,阳光和熙;海拔奇低,炎热多雨,瘴疠弥漫……世世代代居住在这块红土地上的26个民族,在适应自然、战胜自然,推动本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富有各自特点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孕育出了具有鲜明特色、内涵深厚的民族文化。而烟俗吸盒文化作为多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始终与多民族的其他文化现象密切关联,呈现出丰富多彩,五彩纷呈的个性与特点。

  云南烟俗吸食文化史料记载较多。三国时代“诸葛亮烧烟擒孟获”之传说和至今仍保存完整的清代大理龙潭殿六角亭的“踏歌图”壁画。这幅壁画构图巧妙,线条清晰,色彩鲜艳,人物栩栩如生。从壁画一男子口含长烟杆边叼烟边踏歌的优美舞姿和一男一女相互借火点烟的动人情景,可以看出在清代长烟杆吸烟已形成大理先民的一种时尚,吸烟习俗已成为那个时代打歌场取乐助兴的“宝物”,对做好云南涉烟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无疑是难得的宝贵资料。

  至于民间许许多多涉烟传袭故事,如苗族《烟的传说》、傣族《烟与槟榔的传说》、佤族《烟的传说》等等,五彩缤纷的故事,无论其记述详尽还是简略,无一不折射出云南烟俗吸食文化的深刻内涵。伴随着悠久历史长河,烟这个填不饱肚皮的东西,竟成为了人类离不开的物种,并由烟孕育出了一系列有趣的现象。

  在云南,无论什么民族、在什么地方,人们身上所折射出来的烟俗吸食文化现象,往往离不开他们随身携带的五花八门的烟具。有人说:“烟锅、烟袋是姊妹”,“户主、烟锅是夫妻”,形象地道出了烟是伴随人类生存,并相互依赖的历史与现实,在云南各少数民族的烟俗.吸食文化中,有一种现象非常奇特,这就是嗜吸烟锅者,一般不会抽烟筒、“嚼槟榔”、“嚼烟”;而嗜“嚼槟榔”、“嚼烟”者,则又往往不抽烟锅、吸烟筒……形成“你吸你的烟锅”,“我抽我的水烟筒”,“他嚼他的槟榔”,可谓我行我素,互不干扰,自得其乐。这正是云南少数民族烟俗吸食文化的风格特点及其魅力之所在,耐人寻味。

  随着烟俗吸食文化的发展演变,还形成一些不同的规矩,比如,烟锅杆的长短就颇有讲究。烟锅杆越长说明辈分越大,反之辈分越小。小辈所用的烟锅杆,不能长于长辈所使用的烟锅杆,否则视为不孝,会遭到众人和族人的责骂甚至惩处。水烟筒的粗细长短虽然不太讲究,但烟筒制作的工艺和装饰格局,同样可以分辨出人的身份、地位与尊卑。而“嚼烟”、“嚼槟榔”以及吸“小烟炉”,讲究的则是共享其乐,体味烟的神韵,不论长幼,不论贵贱。

  烟,可以说是人类情感交流的一种载体,是青年男女搭起姻缘的桥梁,在某些地方和其些民族中,它还是人们与神灵沟通的“圣物”。同时,烟在云南创下了最好的经济效益,为云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云南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类创造的文化无一不是永恒的。它不因某一生命的结束而结束,也不因一个民族的迁徙磨难而改变,这就是文化魅力所在。不管是建筑、服饰,还是宗教信仰、饮食起居、农耕琐事,一旦升华到文化范畴,她就具有跨越民族和穿越时空的生命力,获得永恒的存在权,并伴随着时代的步伐而演变。云南烟俗吸食文化也必将如此。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