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角 > 趣闻秩事 > 正文

世界文学大师的烟斗情怀

2013年01月25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东南网编辑整理 作者:
A+ A

  林语堂是一个热爱烟和烟斗的人。手里托着烟斗,脸上带着平和的微笑,这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他看来,烟斗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享受,更是一门人生哲学。一个男人只有达到一定境界,才能握好自己的烟斗。

  烟斗与文学

  林语堂对烟和烟斗的论述,最具影响和代表性的要数《生活的艺术》一书。其中《烟和香》一节中,他这样写道:“口含烟斗者是最合我意的人,这种人比较和蔼、较为恳切、较为坦白,又大都善于谈天。我总觉得我和这般人能彼此结交相亲。”他还说:“口含烟斗的人都是快乐的,而快乐终是一切道德效能中之最大者。”

  语堂先生称得上是中国最懂得享受生活和品味艺术的顶尖人物了,他融合了东西方思想和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他曾经戒过烟,但在忍受了3个星期的痛苦煎熬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从此不再压抑本性,尽情享受烟草的乐趣。在他看来,“作文者必精力美满,意到神飞,胸襟豁达,绎发豁流,方有好文出现。读书亦必有会神会意,胸中三天窒碍,神游其间,方算是读,此种心境,不吸烟岂可办到?”

  据说,语堂先生在创作时,总是手拿烟斗,口吐烟云,室内烟雾缭绕,思绪自由流畅,下笔犹如神助。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就是这样产生的,此书本是英文写就,语堂先生的知己将其译为“京华烟云”,单看“烟云”二字,已深得先生本意。可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终如烟云,化为乌有;所幸,先生之文,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收藏与艺术

  语堂先生喜爱抽烟和收藏各式各样的烟斗,其中一些是亲朋好友赠送的,但大多都是他自己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他视烟斗为生活的一部分,每当心情不好时,就用软布细心地擦拭他的烟斗,而情绪也很快回归平和。

  他曾收藏了一个虬龙烟斗,关于这个烟斗有着这样的故事。语堂先生有一次外出采风时,差点被一根枯萎的树根绊倒,这树根表面长满了奇形怪状的疙瘩,外形像一条飞腾的虬龙。他找村民借来锄头,将树根挖出,又请木匠把它做成了一个造型奇特的烟斗。

  这个烟斗陪伴了语堂先生很多年。看书时,书页被风吹乱,就用它当纸镇;困了,就塞一把烟丝,点燃,继续阅读。后来这个烟斗在一次搬家时丢失,成为先生的遗憾,多年之后,他还经常跟朋友提起它。

  他还很喜欢清朝大学士纪晓岚的那支特大的烟斗,他说:“能藏纪晓岚的那个大烟斗,此生幸哉!余生足矣!” 生活与享受

  生活是一门艺术。我们可能没办法成为科学家、哲学家、诗人、学者,但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草木荣枯,四季更替,懂得亲近自然,懂得用心去感受,就能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而语堂先生无疑是一个懂得生活,懂得享受的人。因为烟斗与香烟不同,烟斗讲究“慢抽”,以平和的节奏从容享受。闲暇时,装上一斗,既可沉思冥想,亦可随手翻阅书籍,当然也可以泡一壶茶或者咖啡,寻求不同形式的芳香撞击感官而诱发的惊喜。

  如今,一个巨大的“烟斗”造型的建筑立在语堂先生的故乡平和坂仔,被称作“林语堂生活体验馆”,馆内欲开设一个场所,专门用来收藏世界各地的烟斗,供人一一品鉴、把玩。若有兴趣,也不妨嘴里衔着烟斗,选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静静看几页书,或者赏赏花、听听琴、和朋友聊聊天,岂非在享受生活?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