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角 > 恋恋烟尘 > 正文

烟农的生活

2012年07月06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重庆日报》编辑整理 作者:
A+ A

  9月初的一天,秋高,气不爽。上午10点过,烈日当头照,正安县格林镇朝阳村元村小组农民邓继勇,带领几个年龄都在60岁左右的帮工,正汗流浃背地采收烟叶。

  “这么大年龄了,还出来做活路?”见记者问,年逾七旬的邓继勇老人赶紧回话:“整几个烟钱花。”

  “男人不抽烟,枉活在世间;嘴上含支烟,快活似神仙。”抽烟、特别抽叶子烟,几乎是山里人的主要业余爱好。

  “哪里是说抽烟哦,人家是卖烟叶,一年要整几万块。”旁边的立马搭话,“我们都是‘丘儿’,是帮他儿子收烤烟的。”

  邓继勇的儿子邓钱智,是元村的组长,近几年他把附近农民的土地租过来种烟叶,一到采收季节,就请大家帮帮忙。

  “这片山地种植的烟叶都是邓组长的,有几万株呢!”

  旁边的一位“丘儿”立即为记者补充情况:“这不算多,邓钱江种烟90亩,11万株;黄洪种的更多,105亩,13万株,卖烤烟1万多公斤,一年赚几十万元。”

  乌江下游有两条支流,一条叫洪渡河,一条叫芙蓉江,正安县正好位于这两条河的上游。正安是烤烟大县,而格林镇、斑竹乡是正安的烤烟之乡。

  处在大山深处的朝阳村,海拔1200米,是格林镇的烤烟专业村,全村承担了3900多担的烟叶种植任务。

  朝阳村委会副主任黄元学介绍说,收入要翻番,捷径是烤烟。烤烟是当地主要经济作物,也是许多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去年全村种烟农户有104户,烟叶总产值350多万元,人均增收2000多元。虽说今年干旱,但烤烟比庄稼耐旱,总体收成比去年好。

  元村收购点。遵义市烟草公司正安县分公司验级员张军忙得不亦乐乎。张军老家是南川的,听说我们是重庆老乡,又是端茶又是递烟。“这一带产的烤烟又多又好,所以公司专门在朝阳村设立了烟叶收购站。”他说,“烟草公司和每家烟农都要签订收购合同。当行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出台烟叶收购最低保护价,确保烟农的利益。”

  据了解,正安人口近60万,人均耕地不足0.8亩,且土质瘠薄,是国家级的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前农民单靠种粮为生,人均年收入仅几百元。大山里的农民,一直在为争取温饱、摆脱贫困而忙碌、奔波。

  烤烟改变了山里人的命运。近年来,由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调整了产业结构,农民的收入大幅提高。人们恍然大悟:种一亩烟可净赚几千元,是过去种稻种玉米的好几倍。“要想有钱花,栽烟胜庄稼;农村要致富,争当种烟户。”新农谚迅速在大娄山区流传。

  从格林镇沿公路前行至斑竹乡新模村,沿途都是成片的烟叶基地。密麻麻,绿油油,齐整整,好一派丰收景象。

  但路旁仍不时可见“女孩是民族的未来,保护女孩就是对民族的最好继承”、“读完初中,再去打工”的标语牌。这些早已锈蚀的标语牌,还在向过往的行人展示那段贫困的岁月。

  黄元学告诉记者,过去,这一带少数民族山区穷得要命,农村家庭多器重男劳力,生了女孩都嫌弃;而南下北上的打工大军中,经常出现未成年人的身影。

  “这些是多年前的事。现在不同了,年轻人外出经商务工,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在山里种烟,”新模村烟农郑光明说,“但在家的收入不比外出的差。”

  栽烟如种菜,技术简单,活轻松,老少咸宜,妇孺皆知。

  在新模村一农户门前,14岁的女孩徐勤带着堂哥的两个小孩正在晾晒烟叶。徐勤从小是个孤儿,她告诉我们,至今不知道父母姓甚名谁,她是被养父捡回来的。在她几岁的时候,养父生病去世了,此后跟着养父的堂哥。

  邻居夸道,这娃儿勤快,堂哥和堂嫂出去打工了,她放学后就帮家里的伯爷(堂哥的父亲)煮饭干活,栽烟、收烟、晒烟都在行,里里外外一把手。

  徐勤说,烤烟解决了学费,她已小学毕业,刚好上中学,她最大的愿望是:将来上大学。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