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频道 > 正文

黑龙江省局(公司)“主”“辅”并重 烟农增收路拓宽

2019年05月28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王守国
A+ A

  立夏过后,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上,移栽到烟田里的烟苗正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茁壮生长。

  小小烟苗背后是有力的技术支撑。

  正在烟田里查看烟苗生长情况的黑龙江烟草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移栽后烟株生长进入伸根期,对肥料的需求急剧增加,需要及时追施肥料。他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烟株生长情况,结合烟田土壤情况等,合理制定追肥措施,使烟株营养平衡。

  依托科技力量提升烟叶质量,是黑龙江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保证烟农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烟叶种植计划的调减,黑龙江烟叶种植面积逐年递减,烟叶收购计划也从2015年的近120万担调减到今年的40.8万担。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保持烟叶产业总体稳定,保障广大烟农收入少减少、不减少甚至还增收,成为黑龙江烟草商业人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黑龙江省局(公司)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烟农增收的基本思路:做精主业、做优辅业,围绕科技创新向烟叶提质要效益、围绕设施利用向多元经营要产出,确保主业稳收、辅业增收。

  主业稳收,即以烟叶质量提高作为增加烟农收入的主要途径。为保证烟叶质量,黑龙江省局(公司)明确了“三个下功夫”工作措施——

  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以种植面积调减为契机,将烟区集中到宁安、东宁、宾县等更适宜烟叶生长的区域,同时不断完善烟农专业合作社规章制度,提高烟叶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推动设施、技术和服务减工降本,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以满足工业企业配方需求为主要导向,依托黑龙江烟草科学研究所的技术优势,从育苗移栽到采摘烘烤,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备的技术体系,保证了黑龙江低危害绿色有机烟叶的独有品质。目前,黑龙江烟苗集中统育率、测土施肥覆盖率达到100%;以生物农药预防真菌、细菌及病毒病害,覆盖率达到100%。

  在拓宽市场上下功夫。积极推进烟叶基地单元建设,邀请工业企业深度介入,实现按品牌需求定向生产、精准供应。同时,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与部分工业企业技术中心联合开展黑龙江烟叶应用研究,不断提高黑龙江烟叶的可用性。目前,黑龙江烟叶已经进入“中华”“黄金叶”“云烟”等多个行业重点品牌的主配方中。

  辅业增收,即组织和引导各烟农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烟叶生产基础设施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种植产业、养殖产业、农产品烘干加工产业等,多渠道、多方式增加烟农收益。

  经过几年的探索,在引导组织合作社发展辅业增收方面,黑龙江省局(公司)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运行机制。

  比如,黑龙江省局(公司)今年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模式,组织莲花宝丰等多家烟农专业合作社,与当地的一家大型造纸企业签订了3万亩汉麻种植协议,利用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在高标准烟田轮作期内种植汉麻。

  “根据协议价格,种植汉麻每亩纯收益千元左右,是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两倍多,仅此一项合作社每年就能增收数百万元。”黑龙江省局(公司)烟叶处处长关崇喜说。

  除了烟田轮作,因种烟面积缩减而闲置下来的育苗大棚和烤房也实现了物尽其用。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这些闲置设施或被出租给农户按订单生产葡萄、白瓜子、木耳等特色产品,或由合作社承接一些烘干、加工农产品业务。

  去年,黑龙江烟叶上等烟比例达到43.24%,同比提高16.57%。在种植计划大幅削减的情况下,全省烟农通过烟叶生产主业增收近千万元,依靠辅业增收也近千万元,实现了烟农增收工作新的突破。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