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频道 > 正文

烟草扶贫建新村 多彩靓丽新风景(图)

2017年05月04日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
A+ A

余庆县白沙水乡烟草扶贫新村

村活动广场建起来了,孩子们玩得真快乐

村民务工忙

  烟草在线据《贵州日报》报道  贵州是中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扶贫总是一个沉甸甸的词语。

  长期以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关心、支持、帮助贵州的经济发展。2012年起,中国烟草在贵州多个县实施烟草扶贫新村工程。每年捐赠2亿元(其中:中国烟草总公司每年投入1亿元,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分别配套投入5000万元),在贵州省57个产烟县(市、区)选择100个村进行烟草扶贫新村试点建设。

  如今,行走在贵州各地的烟草扶贫新村中,新房耸立,烟叶墨绿,阡陌纵横,鸡犬相闻……曾经贫穷落后的村寨,摇身一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寨,村村亮丽,寨寨和谐,脱贫致富的号角响彻山乡。

  村庄升级 观念转变

  走进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坝桥镇硝灰洞村陈家湾寨,整洁的公路、太阳能路灯、一栋栋整齐排列的两层青瓦白墙“小洋楼”、楼顶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等,让人眼前一亮。当地村民陈家学指着家门口宽敞的马路高兴地说:“这里变化真大,出门就是柏油路。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这些都要归功于烟草专卖局的帮助。”

  陈家学所在的陈家湾,是一个有200多户群众聚居的村寨。2015年5月,国家烟草专卖局投入200多万元打造硝灰洞烟草扶贫新村,改善当地烟农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新村建好了,村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烟草公司又给村民们送来了专业化的服务、机械化的设备、先进的种植技术,大大提升了当地烟草种植水平。

  烟草扶贫新村项目实施以来,很多村子都修起了宽敞的广场,村民们闲暇时都喜欢出来走动一下,聚在一起探讨致富的路子。

  饭后消食午后纳凉,是如今凤冈县进化镇中心村村民的日常生活,走进村寨,映入眼帘的是“白屋连绵成片,黛瓦参差错落”的美丽景象,房前屋后,花圃清新雅致、绿意盎然。“路灯安到了家门口,现在天气变暖和了,我和老伴吃了晚饭就顺着新修的村道散散步,消消食,欣赏绽放的鲜花,安逸得很。”今年63岁的村民冯兴文谈起村里的变化当即打开了话匣子:“新村的建设还吸引了公司入驻,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越热闹我们心里越乐呵。”

  2014年,中心村获国家烟草专卖局捐赠资金400万元,凤冈县利用烟草扶贫资金撬动整合各方资金,把新村建设规划与乡村旅游、农业示范园区等规划相结合,突出休闲田园风光,彰显地域特色,打造烟草扶贫新村。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独具特色的乡村田园风情引来游人如织,农户的“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

  在黔西县谷里镇清明村,村民们从大山里搬出来,有的学会了做生意,有的学会了搞运输。“现在大家都在谈发展,闲暇时我们也会一起讨论国家政策,了解外面信息。”村民徐忠明说。

  协同发展 合力并进

  为实施好烟草扶贫新村示范项目,贵州切实将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集团帮扶等项目有机结合,由上而下,齐力并进。

  贵州高度重视烟草扶贫新村项目,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从省市(州)到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扶贫办主任任副组长,烟草、烟办、发改、财政、扶贫办为成员的烟草扶贫新村示范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实施小组办公室在县扶贫办,统筹协调项目推进工作。项目乡(镇)分别成立由乡(镇)长任组长的项目实施小组,实行专职专抓,强力推进项目实施,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

  为了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项目启动前,各项目村召开村民代表和群众会,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树立公示牌等形式,大力宣传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使项目区农户对烟草扶贫新村示范项目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群众知晓率,为推进项目实施营造了良好氛围。对项目涉及群众的相关问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结合村情编制详细实施方案,严格按方案和有关规定程序操作,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广泛监督,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在村级项目的规划、选定和启动实施整个过程中,让村民代表全程参与监管,使项目村群众成为了项目实施的运动员、裁判员、管理员,极大地提高了受益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我省2012年度、2013年度烟草扶贫新村建设已经结束,惠及农户48446户、199503人,完成房屋改造102669平方米、通户路414.67公里、村民活动室11269.9平方米、村民文化广场157123平方米、路灯5979盏垃圾池504个、垃圾箱1077个、公厕62座等。2014年度的100个项目村正在建设中。

  产业带动 脱贫有道

  在安顺市秀水乡秀水村,几十幢规划统一的黔西北民居格外显眼,村子周围是一片绿油油的烟叶地。

  66岁的村民马应府一家从土墙房搬进了220平方米的两层砖房小洋楼。他和老伴一起种了9亩烤烟,年收入近4万元,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如果没有种烟,如果烟草行业没有烟草扶贫新村,这辈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住上这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我们相信,只要苦干实干,日子就能越过越好。”老马黑黝黝的脸上泛着淳朴而幸福笑容。

  房子敞亮了,心情也敞亮了。烟农新村的建设,改变的不仅仅是烟农的生产生活条件,更是提升了大伙儿的精气神。

  在安龙县三道墙村,烤烟种植户有60家左右,基本上是本地村民,烤烟种植面积达3000亩,该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700万元对土地进行治理后,再把土地二次流转给村民,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形成了规模化的订单农业,形成一条产业化链条。2013年,安龙县整合资金100万元,加上烟草扶贫资金200万元,对该村的房屋进行了统一的亮化改善,修通公路,安装路灯,修建垃圾池,完善了一系列基础设施,让烟农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往“烟草扶贫新村”的机耕道,也让其他农户“沾了光”。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合旺村,小型农用机轰隆隆地从机耕道上驶过,合旺村村民谭禹霖正在将大葱收割装进货车。“若是没有这一条机耕道,我们收割蔬菜就麻烦了,得花费大量人工来搬运蔬菜,搬到村外的公路上才能装车。”谭禹霖说。

  2013年,有着20多年种烟历史的合旺村成为“烟草扶贫新村”项目建设点,在该项目的帮助下,多年来没有机耕道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此外,作为最早一批在村里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的大户,李进还有其他感触:“原来村里的水渠没有硬化,水流到半路就干了,后来有了这笔烟草扶贫资金,村里首先就想到了解决农业灌溉的问题。如今,村里的灌溉水源充足了,机耕道也建好了,去年我的蔬菜和精品水果就赚了10多万元。”

  烟草扶贫新村的建设,不仅解决了项目区群众行路用水困难、产业发展滞后、劳动效率低下等突出的问题,也激发了村民们发展种植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目前,合旺村的蔬菜种植基地发展到了5000亩,精品水果基地已有200多亩,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3000多元上升到了如今的6300多元。

  在广袤的贵州乡村,烟草扶贫新村建设项目正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扶贫道路,通过与新农村创建有机结合,整合各种资源,集中财力物力,形成合力,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烟草扶贫新村”,正在成为贵州一道靓丽的新风景。

  新闻延伸

  晒一晒获得感

  黄勇(清镇市芦荻哨村主任助理):烟草扶贫资金撬动村庄升级

  一场春雨后,空气颇为清新,走进清镇市红枫湖镇芦荻哨村,街道两旁的三层小洋房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绿油油的烤烟和错落有致的民居交相辉映,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描绘出一幅田园牧歌似的画卷。

  “烟草扶贫资金有巨大的撬动作用,以烟草扶贫资金为支撑,整合各类资金,芦荻哨村实现了村庄的整体改造升级。”芦荻哨村主任助理黄勇介绍道,在项目资金使用方面,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首先升级的是村民的住房。利用项目资金,芦荻哨村对50户农户住房进行立面改造,改造完成后,青瓦白墙的三层小洋房,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村民的房屋升了级,村委会门口的一块1000平方米的空地,经硬化后,升级成为农产品交易场地,每到产销旺季,交易场地上便停满了大卡车,将一车车的农产品销往外地。村庄的升级更是吸引了企业的进驻。2014年,芦荻哨村引进贵州长津蔬菜有限公司,带动周围30多人就业。

  朱江(凤冈县临江村返乡创业青年):投资兴业有出路

  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泡桐组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破旧的乡村在建设中逐渐展现出美丽新颜。2013年,凤冈县以“烟草扶贫新村”项目为支撑,整合其他各项资金共1100万元,将临江村打造成为“美丽乡村”升级版。

  资金到位后,临江村迅速启动建设:加盖黔北民居屋顶、门窗墙体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