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彝乡新希望

2020年01月10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冯俊霞
A+ A

  母亲早逝、父亲生病、高考失利、被迫辍学、创业失败、重新再来、终见起色……这一连串“过山车”式的人生际遇,是“90后”彝族小伙儿朋顺军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朋顺军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姜州镇民德村。6岁时,他的母亲因心脏病病倒,虽然家里花光了积蓄,借了很多外债,但7年后母亲还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高中时,朋顺军的父亲患病住院,不能再做重体力活。2013年,朋顺军高考过了专科录取线,但当时家里债台高筑,他权衡之下毅然放弃了上学。

  “我已经长大了,要承担起家里的重担,必须在家门口挣到钱。”为了方便照顾家人,高中毕业后的朋顺军选择回乡创业。然而,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顺利。2014年,受市场低迷、技术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尝试鸡、猪养殖的朋顺军亏损了几万元,这让并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烟叶种植是民德村的传统产业,朋顺军家原来也种过烟叶,父亲生病后就没有再种。2015年,朋顺军决定重新尝试烟叶种植。种烟第一年,因为技术掌握不熟练、落实不到位,朋顺军种的9亩烟叶只卖了2万多元钱。2016年春节,朋顺军还完债,家里连办年货的钱都没有了。

  “多亏政府送温暖,送来被子等慰问品和800元慰问金,让我们过了个年。”朋顺军感激地说。第一年种烟虽然没能赚多少钱,但给了朋顺军继续努力下去的希望。2016年春天,在了解具体情况后,会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协调,在合规前提下适当增加了朋顺军家的烟叶种植面积,并安排烟技员为他上门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这一年,朋顺军认真学习烟叶生产技术,烟叶质量有明显提高,12亩烟叶收入4万多元。

  解决了技术上的问题后,自2017年以来,朋顺军连续三年都种植13亩左右烟叶,每年收入5万元以上,成功实现脱贫。

  脱贫后的朋顺军底气更足、脑子更活。从2018年起,他陆续种植桃树苗1100余株、嫁接杏树200余株,每年养殖土鸡300多只、猪20多头,家庭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朋顺军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

  “我上过学,能够较快接收最新的技术。如今,我的种烟技术在村里算得上数一数二,乡亲们种烟遇到问题我也能帮忙解决一些。在我们村乃至我们县,烟草产业都是平稳脱贫、避免返贫、推动发家致富的好产业,让我们彝乡人看到了致富奔小康的新希望。”朋顺军告诉记者,民德村包括他在内的22户贫困户,除去3户因家里没有劳动力未种烟外,其他贫困户都通过种烟实现了脱贫。

  2017年,朋顺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当选为民德村文书。2018年,朋顺军荣获“凉山州脱贫攻坚奋进奖”。谈及这些收获,朋顺军表示:“特别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烟草行业的帮扶,让我们家通过烟叶种植实现了脱贫,也让我找到了能站稳脚跟、发家致富的好产业。”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