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八闽沃野探增收

2017年06月28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李倩、傅积恩、杨振纲
A+ A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编者按 近年来,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转变观念、转化方式、转型发展,坚持把促进烟农增收作为加快推进烟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日前,记者走进福建烟区,了解福建烟草商业系统在培育烟农增收新动能方面的探索和成效。

龙岩长汀:种烟专业化

长汀县同兴烟农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队正在帮助入社烟农进行植保作业。黄麟摄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南麓,南与广东省近邻,西与江西省接壤。全县下辖18个乡镇,总人口约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32万人。全县耕地面积30.5万亩,宜烟面积26.7万亩,其中种烟乡镇17个、种烟村214个。

  烤烟,是长汀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多年来,烟草部门为改善烟区农民的生产生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具体体现在技术服务到位、帮扶到位、基础设施建设到位以及产业链稳定上。”长汀县副县长詹可聪告诉记者。

  詹可聪认为,烟草部门近年来通过烟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通过建立专业化合作社,弥补了长汀烤烟种植存在的短板,提升了烟叶质量、促进了烟农增收。同时,从整个大农业来看,烤烟种植对其他农作物的带动作用明显,吸纳了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效确保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6月12日下午,记者在龙岩市长汀县新桥镇叶屋村烤房群见到烟农严冬冬时,她和同村其他烟农正在给各自的烟叶绑竿。

  叶屋村共有45户烟农,其中42户在该烤房群进行烟叶烘烤。

  待一竿烟绑完送入烤房后,“严冬冬们”的工作便告一段落了。接下来的烘烤环节,则交由同兴烟农专业合作社烘烤队队长董以火统一把关。

  “老董种了20多年烟,是我们县的种烟能手,对烟叶烘烤的关键技术掌握非常到位。有他这个专业的‘技术总监’把控质量,烤出来的烟差不了!”新桥烟站副站长陈阳向记者介绍道。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能保证烟叶质量,也能保障烟农收入。”谈及同兴烟农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初衷,长汀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经理沈启福说。

  同兴烟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2015年成为首批通过行业示范社评定的75家烟农合作社之一。

  在组织架构上,同兴烟农专业合作社包括1个县级总社和13个片区分社,实行“3271”模式,即下设“三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二室”,办公室、财务室;“七部”,生产服务部、物资采购供应部、农机烤房烟基维护部、土地流转部、技术培训部、电子商务部、金融服务部;“一组”,助农增收服务组。

  合作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烟农提供专业化服务。长汀县局(分公司)烟叶办副主任黄麟告诉记者,同兴烟农专业合作社制定了“426”服务管理规程——

  “四统”,合作社统一与烟农签订服务协议、统一安排专业化服务队员、统一开展服务质量验收、统一制定各项服务价格;“两分”,专业化服务分环节独立核算、专业化服务分片区定点实施;“六到位”,烟农申请到位、协议签订到位、价格公示到位、服务开展到位、质量验收到位、服务考评到位。

  在资产管理上,他们通过建立两个固定资产信息数据库(辖区农机具存量数据库、辖区密集式烤房群存量数据库)和两个人员信息数据库(辖区技术能手信息数据库、辖区富余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的“2+2”基础数据平台,为合作社各项业务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并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出台资产管护制度,有效提升合作社资产设备的安全性和利用率。

  在此基础上,合作社还对全县187户贫困烟农实行专业化服务价格优惠,每年为贫困烟农节约服务成本近8万元,户均实现降本约430元。同时,优先考虑在贫困烟农中选取专业队队员,助其早日脱贫。

  今年以来,同兴烟农专业合作社先后开展了育苗、溶田、起垄、培土、植保、烘烤六项专业化服务,及物资配送、煤炭加工、设施管护、联保信贷等多项拓展业务,实现各项服务总收入78.32万元。加上接下来要开展的专业化分级服务,预计全年可实现盈余120万元,实现入社烟农亩综合成本节约370元、户均综合增收2000元、社员户均分红200元。

三明沙县:烟农职业化

职业烟农曹胜金(前左)和妻子郑雪华对这炕刚烤出来的烟叶质量很是满意。李倩摄

  三明市沙县虬江街道麦元村村民曹胜金是位职业烟农,同时也是“好烟稻”家庭农场的农场主。

  2014年年初,福建省三明市和沙县两级政府鼓励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在县政府和烟草公司的支持下,曹胜金趁着这股“东风”,追起了自己的“中国农场梦”——当年4月,他和妻子郑雪华创办了“好烟稻”家庭农场,并确定了“规模化种植、农场式经营、专业化服务、综合型效益”的生产经营模式。

  如今,曹胜金的“好烟稻”越办越红火:流转土地370亩,种植烤烟和水稻;拥有占地1100平方米的机库房、8座烤房、27台(套)农机具,固定资产在110万元左右;2014年至2016年,家庭农场的年均总收入为107.21万元,年均收益为37.53万元。

  凭借良好的经营,“好烟稻”家庭农场先后在2014年和2015年获得县级、市级示范农场荣誉称号。

  6月14日,记者在“好烟稻”家庭农场见到了曹胜金。与两年前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相比,曹胜金对家庭农场有了更多的思考:“以前,更关注‘如何建’,现在则更关注‘如何管’,通过科学管理增加收益,真正把家庭农场的规模效应发挥出来。”

  “好烟稻”除了自身经营得好外,还带动周边的烟农、村民共同致富。在曹胜金和郑雪华看来,把一些技术含量较低又比较轻松的活让村里的老人来做,让大家共享家庭农场果实,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今年70多岁的麦元村村民李厝,已经在“好烟稻”做了四年的解烟扎把工作。“一年只干40天,每天100元,没想到这个年纪了还能靠自己的劳动赚钱。”李厝说。

  与曹胜金相同,在夏茂镇中街村,陈启辉于2015年注册成立了“启辉”家庭农场。2016年种植烤烟66亩,纯收益15.32万元,种植水稻85亩,纯收益7.7万元,烟稻累计纯收益23.02万元,综合效益明显。

  与曹胜金不同的是,陈启辉并非沙县本地人,而是来自尤溪县,已在沙县种了16年烟。

  “在沙县400户烟农中,有384户都是像陈启辉这样的外来烟农。”沙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林伟杰告诉记者,这与沙县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

  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是著名的“沙县小吃”发源地。全县总人口26万,常年外出从事小吃经营的有7.9万人,本地劳动力外流严重,很多宜烟田块无人耕种。

  基于这种背景,沙县县政府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烟农方面积极探索,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进周边种烟县烟农,烟农队伍呈现“烟农外来、队伍稳定、规模种植、家庭经营”的特点。

  为充分发挥职业烟农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沙县县局(分公司)出台了《职业烟农星级评定标准》,为每名烟技员发放职业烟农星级评价小本。

  评定标准重点考核烟农在烟叶生产环节技术落实和种烟经济收益两项,评价标准侧重于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采取阶段打分、过程检查、年终评星、动态管理的方式,根据年度评定结果,将烟农分为五个星级,并对不同星级的烟农实行差异化服务。

  “我们的星级评价结果全程公开,并非烟草部门‘一家之言’,而是经过全体烟农签字确认的。”城郊烟站站长张恩荣告诉记者,“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烟农的合同计划量、物资优惠供应和信贷扶持相挂钩。”

  无论是家庭农场还是职业烟农,都是沙县县局(分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的,是一条确保烟叶生产提质增效,持续优化烟农结构的个性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之路。这条路,也是未来惠及当地更多农户的希望之路。

南平武夷山:经营多元化

南平武夷山市局(分公司)探索生产的“通仙”黑木耳、竹耳等食用菌,已成为当地烟农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倩摄

武夷山烟田。 林麦梓摄

  6月15日,在位于南平武夷山市五夫镇翁墩村的开泰烟农专业合作社里(以下简称“开泰合作社”),南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基设施设备综合利用项目负责人练烨晶告诉记者,再过两个多月,待烟农交售完今年的烟叶后,就要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