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烟基工程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造福14万农户

2015年02月04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大武夷新闻网报道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大武夷新闻网报道  2月2日,记者走进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镇四都村,站在田头放眼望去:一条条新修的沟渠,编成纵横相连的排灌网,好似田野里的“五线谱”;一条条平坦的机耕路,把农田分割成整齐的方块,勾勒出美丽的图案;一座座烤房密集,错落有致地点缀田间,为新农村增添了一道风景。

  10年前,由于路渠和防洪堤坝长年失修,这块烟田还是靠天吃饭的“望天田”。“一天下雨哗啦啦,三天没雨干巴巴。雨水少的年景就旱,雨水多的年景就涝。”四都村村民饶建华回忆说,“变化还得从烟基项目实施开始说起。”

  2005年,四都村被划入烟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围。此后几年,烟草部门相继投入资金230万元,在四都村建成了4条田间道路、20条水渠、2座水坝、2座简易桥梁、3座防洪堤,2210亩农田、324户农户受益。

  “之前东一块西一块的‘巴掌田’连成了片,荒废十几年的水渠也修好了,同样那块地,收入是原来的一倍。”饶建华竖起大拇指:“烟草部门投资建设的水利设施,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忆往昔,种烟苦,水难求,足蒸暑,背灼炎,力尽不知热,叹惜夏日长;看今朝,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机械下田头,电烤保增收。”这副烟农自创的“对联”,道出了闽北烟区经过多年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变化。

  随着新烟区建设不断推进,我市越来越多的村庄正经历着同四都村一样的“蜕变”。

  在光泽县寨里镇,烟叶生产基本实现了育苗烘烤工场化、烟地深耕机械化、烟基工程配套化、服务体系专业化的“四位一体”模式。并通过整体推进烟基建设,已形成适应机械作业的现代化农业耕作区,初步形成高产、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农业体系。

  烟基建设已远远超过其本身意义。正如该镇桥亭村烟农卢木财所说:“以前看得到水,可浇不了。如今建了水坝,田里又配套了水渠和机耕路,连我这么高的田,水也能流到,不怕旱也不怕涝。收烟收稻谷的时候,开着农机从家门口直接到田头,太方便了。”

  “烟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建设烟田设施、密集烤房、育苗大棚等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特别是光泽县,通过实施烟基工程,烟叶生产多年来实现了‘种烟乡镇乡乡超万担,农业人口人均一担烟’的可喜局面,年创烟叶税三千多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基础办主任吴华建说,南平市自2005年以来投入19亿元,已经在10个种烟县(市、区)的 110万亩基本烟田范围内建设4.7万余个项目,惠及农户14.76万户。烟基工程为闽北各个种烟乡村打造了一条条“致富路”、“幸福渠”,推动了南平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

  今后,烟草部门将按照严格规范、强化管理、注重创新、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继续实施烟基工程,为实现南平烟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地方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吴华建介绍,随着烟基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未来的基础设施投入将会朝着建设重点和落实管护制度两个方向改变:一方面对现有烤房等生产设施进行改造,提高烟农生产效率,降低烟农种烟成本;另一方面制定完善可行的管护方案,用好烟基管护资金,确保已建项目发挥长远效益。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