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烟草文化 > 正文

民国时期『捡』出来的『磕头实业家』

2021年06月08日 来源:腔腔说 作者:小吴
A+ A

「太阳是爸月亮是妈,天大地大哪是家?床铺是砖枕头是瓦,身上盖的是晚霞」在电视上听到《三毛流浪记》片尾曲的小编大呼爷青回!

跟随着这部动画片,解放前上海的光景以及当时拥有悲惨经历的三毛的成长历程仿佛一下子出现在人的眼前。再次重温这部动画片,小编发现一个细节,三毛曾靠在街上捡烟头维持生计,看到这小编不禁满脑问号,为什么捡烟头也可以成为谋生手段?

图片

小编后来查阅资料发现像三毛这样靠捡烟头谋生其实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真实存在的,资料中记载在1937年仅仅在上海捡烟头大军就有上千人,他们将拾得的烟头积攒到一定数量时卖给专收的商户,从中换取微薄的报酬。

在当时那个年代,烟可以称得上是奢侈品,普通人只能一支一支购买,所以当时一支香烟浑身上下都是宝,有些人将捡到的烟头剥开,将里边残余的一点烟丝收集起来,集中日晒之后,手工制作成卷烟。而这些通过此方法制作卷烟的人当时被戏称做「磕头实业家」。

由于手工卷烟行业的门槛较低,收入回报高,因此当时的穷苦百姓们便一窝蜂开始进行小作坊式的手工卷烟制作。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作工具的选择大大影响了卷烟生产的效率。大多数个体户在制作手卷烟时使用的是原始的木质手推卷烟机,日产量在50-100支,然而一些规模较大、使用的靠电力驱动的手摇卷烟机的手工作坊每日可生产数万支。

图片


当时这些手工卷烟往往会仿冒市场上流行的机制卷烟的商标,尤其以中低档机制卷烟品牌为主,仿冒「欢迎」、「仙岛」、「红枪」、「双刀」等品牌较为常见,因为中低档卷烟的消费群体一般为贩夫走卒以及穷乡僻壤的农民,追求低廉的价格,不具有鉴别真假的能力。

手工卷制香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时的市场秩序,使得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蒙受了巨大的税收损失,但是考虑到手工卷烟业的从业者大多是社会最底层的贫民,从保障民生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之后,政府对手工卷制香烟行业采取了较为缓和的调控方法,通过分期减少手工卷烟商户的数量以及维持手工卷烟极低的税率等手段,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底层贫民的生存空间。

这也就是为什么动画片中会出现像三毛这样的流浪儿童通过捡烟头赖以谋生的桥段了~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