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真心坚守十余载 双肩撑起一个家——记烟草种植户李云海夫妇的感人故事

2023年12月25日 来源:永州新闻网 作者:李倩
A+ A

在湖南邵阳市新宁县安山乡,有一座名为赤矿村的小村庄。过了村支部直走,再上一道斜坡泥巴路,就能看到李云海家的房子。新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高桥烟草站的同志易智明介绍,“他家条件不是很好,是村里的困难户。”

一进门便看到,未经装饰的水泥墙上,还留着春节鲜红的对联,破旧的木桌上摆放着几个儿童保温杯,大板柜、烤火箱、竹簸箕……略显凌乱的小屋,却充满了家的味道。

“困难再大,咱们有个家啊”

主人公李云海,是个80后,用他自己的话说“还是个年轻大小伙子”。他妻子,是个爽朗爱笑的人,走访的同志一进门,她就张罗着拿各种吃喝来招待。

一点也想不到,两人背后有个沉重的故事——几年前,李云海的哥哥因车祸亡故,妻子改嫁,留下三个娃娃无人管。那时李云海夫妇也已是两个孩子的父母,却也没有一丝犹豫,接了三个娃回家。

“那天起,他们就是我的孩子”,李云海说。“本来也是侄子侄女,哪里有道理不管咧”,李云海妻子笑着说。

一下多了三个孩子是什么感觉?李云海夫妇说的简单极了——“吃饭多三个碗”,然而实际上,这背后的辛苦大家都知道。早在来时,同行的村支部书记就有提到,三个孩子刚来时,有两个都还小,需要人天天照顾,家里原本两人做的活,全都落在李云海一个人肩上。“他老婆也很不容易,这几个孩子上下学,吃喝用度,都是她管,他家还有年迈的老人,她是两边跑,黑白倒”。

问到感受,李云海却一笑而过,“困难再大,咱们有个家啊”。

乐观、坚韧,这是李云海夫妇给人留下得最深的印象。聊天中就能发现,李云海夫妇并不喜欢谈过去的坎坷,而是更爱说当下的幸福——“在烟叶部门政策的支持下和村委会的帮助下,我们承包了村里的地,现在有60亩烟田啦!咱们也是种烟大户,欢迎你们经常来指导!”二人开着玩笑,一杯又一杯得向我们递着热茶,小小房间里都是温暖。

他们对自己种的60亩烟田感到骄傲,我们为他们感到高兴。

“有人帮咱,就更得努力”

恰逢午后,没一会儿,孩子们就放学了。一进门,几个孩子争着和易智明打招呼,“易叔叔你又来啦!”

“哎呀才几个月,这小子高了不少!”易智明打量着其中一个,打趣道。

其实很早以前,烟站就有了相关的帮扶政策。近年来,新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深入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双联系”制度,针对生活、生产上有困难的烟农,实行对口帮扶,让每一个烟农没有后顾之忧。今年11月,新宁县局(分公司)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公益捐款,为家庭有困难、突发重大疾病的困难烟农筹集爱心善款10000余元,党组书记、局长、经理赵达明亲自带队走访慰问。

易智明便是烟站派遣的对口帮扶工作者,他不仅是赤矿村的“专职技术员”,也成了李云海家里的常客,成了孩子们心里的“易叔叔”。

这段时间,易智明看着李云海一步一步成长。

刚开始时,李云海看着村里人加入种植大军,自己却有些犹豫不决,怕病虫、怕旱涝,也怕自己没技术、种不好,看着村里好几个人如火如荼地“折腾”,也没有痛下决心。

赵达明在今年的烟叶生产动员大会上说过,“实打实的收入才是咱种植户的定心丸”。2020年,赤矿村的小李,在烟草部门的帮助和引导下帮助下,成了“新型职业烟农”,定时参加烟农技术培训,学习相关政策,尝试着种了50多亩,赚了10万多,不仅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更是在村民的推选下成为村支部副书记。2022年,赤矿村种植烤烟500余亩,是全乡种植烤烟面积最多的村,为村里老百姓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0余万元。

这次,李云海不止心动,也跟着行动起来了——去年,“小试牛刀”的李云海尝试着种了10来亩,7月收烟时,他拉着烟站工作人员不撒手,“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现在形势好、政策好,烤烟种植是一种配套服务体系完善、市场有保障的计划经济农业,只要管理规范得当,当年种植当年收益,我就是例子”。

“你也快成咱们的种植能手啦!”易智明笑着,拍了拍李云海的肩膀。

“那必须!有了经验,以后还慢慢扩大,有人帮咱,就更得努力!”谈起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李云海表示,“哈哈,咱们做梦都想让孩子考上大学,现在政策多好,他们赶上了,没准咱这60亩的烟田,能“种”出五个大学生呐!”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