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机艺“双向奔赴” 奏响全程机械化“协奏曲”

——各烟叶产区推进农艺宜机化重构
2023年12月08日 来源:中国烟草资讯 作者:沙鑫、王树才
A+ A

初冬时节,沿着如丝如带的机耕路,走进四川攀枝花仁和区大保哨烤烟种植基地,烟农享受着难得的“农闲时光”,思量着明年的种烟打算。

“最大的感受是种烟轻松多了!原来要干15天的活,现在一个星期就能干完,省时省力、省心省钱!”作为种植80亩烟叶的“大户”,辣子哨村烟农赵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攀枝花市局(公司)将覆膜铺管一体机、移栽器等农机具与“先膜后烟”技术深度融合,将移栽9道工序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仁和区全程机械化试点中,生产周期内亩均用工从20.3个降到10.2个。

农机“加马力”,生产添活力。农业机械化,不仅仅是农机装备的问题。农艺宜机化是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的基础,是推进全程机械化的“先手棋”。

近年来,各烟叶产区聚焦减少采收次数、减少作业次数,发力“育、耕、种、管、采、烤”等环节,全方位开展农艺标准体系宜机化再造,推动烟叶生产从精耕细作注重质量,向机械化作业兼顾质量效率转变。

以再造新农艺为突破口,机械化作业“高歌猛进”,一幅“高效作业、轻松种烟”的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640 (3).jpg

湖北恩施烟区优化、调整起垄环节的农艺标准,方便起垄机作业 /王育祥 摄

标准引领 重塑生产流程

“三深一高一平衡、三减一增一优化……”在山东潍坊诸城烟区,流传着不少朗朗上口的烟叶生产农艺标准“顺口溜”。

“这些都是烟草农业综合标准体系的技术要求。三深就是深耕翻、深挖沟、深栽烟,一高就是栽烟要起高垄、大垄……”诸城市局(分公司)烟叶科科长宋江龙解释道,标准体系包含烟叶整地起垄覆膜、烟叶水造法井窖移栽等技术标准86个,为农机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贵州毕节,一系列新生产标准也在落地生根:育苗环节6道工序再造为2道,移栽环节7道工序再造为2道,编烟上炕环节4道工序再造为1道,单穴单粒感应播种、扩行缩株、化学免打顶等新技术“遍地开花”……

“我们通过专家到烟区、厂家进烟田、农机手反馈意见、研发团队项目攻关等方式,推动农机研发和农艺标准优化,制定宜机化农艺标准19项。”毕节市局(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罗贞宝介绍。

农艺是机械化作业的先导,生产技术标准化是农机研发和推广的前提。

烟叶种植生产工序多、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各烟区长期以来形成了差异化的种植习惯,甚至在县域、乡域间也产生了不同农艺标准。这导致许多农机只能在特定区域内使用,普适性不足。

找准主攻方向,才能一子落而满盘活。要推进机械化生产,必须进行农艺技术集成、作业场景重构、区域标准统一,以农艺标准化带动作业机械化。

农艺标准“先行”,助力农机“提档加速”。近年来,各烟叶产区坚持以优质烟叶生产和机械化作业为导向,推动形成相对统一的宜机化农艺标准,为农机研发与推广创造了条件——

在黄淮北方平原作业区,山东烟区制定了全省统一的烟草农业综合标准体系,并同步推进标准调整与农艺宜机化改造。立足实际,河南烟区分3个生态区梳理形成宜机化农艺参数,以标准化为先导,将32道作业工序简化整合为23道。黑龙江烟区与工业企业共定标准、共同跟踪、全程评价,不断优化农艺标准,为农机研制和配置打牢基础。

在东南武夷南陵丘陵作业区,湖南烟区联合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安徽等烟区,编制《宜机化烟草农业标准技术规程》,统一各环节农艺标准。综合考虑机械性能、耕作环境等因素,福建烟区构建农艺标准体系,既有农艺流程、参数等技术要点,又有农机类型、结构、作业质量等设备要求,为农机农艺融合提供全方位指引。

在西南云贵高原山地作业区,云南烟区以减次数、降强度、控成本、增效益为方向,统一作业流程方式、农艺技术参数、生产物资规格,建立《宜机化烟草农业标准体系》。紧盯关键环节,四川烟区明确符合区域农机作业特点的农艺技术,形成全过程标准化农艺技术体系。针对山地丘陵特点,云南红河烟区还开展“农艺宜机化水肥一体化”等3项农艺试验,提升农艺科学性与适配性。

在武陵秦巴山地作业区,各烟区携手修订完善“1516”宜机化烟草农业标准体系,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聚焦“减工10%”目标,贵州烟区推动农事操作轻简化,通过农艺重构实现亩均减少用工2个。陕西烟区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揭榜挂帅”项目研究,建立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机制,制定宜机化农艺标准6项。

从烟叶生产和大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来看,农业技术标准化,是优质烟叶生产的基础,也是机械化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

“良机”配“良法”,为烟草农业现代化插上“翅膀”。以农艺标准为切入点,各烟叶产区谋在深处、干在实处,跳出思维定式,重构全环节农业技术,建立起保障烟叶质量产量、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农艺标准体系,发挥系统合力,向全程机械化迈出了坚实一步。

640 (2).jpg

在育苗环节,贵州毕节烟区推广“一穴一粒”播种等农艺技术,满足机械化作业需求。图为毕节威宁县机械化剪叶炼苗场景 /马建响 摄

问题导向 紧盯“痛点”发力 

“从25厘米至30厘米,降低至20厘米左右”——在湖北恩施鹤峰县,烟垄起垄高度“小调整”,带来了降本增效“大变化”。

“以前烟垄高,机械起垄后还要人工覆膜。”鹤峰县燕子镇烟农罗义轩告诉记者:“烟垄高度适当降低,起垄覆膜一体机用得很顺当。算下来,每亩地能省半个工,相当于节约了80多元!”

一台台具有采收、储存、打包等功能的采收机,在烟田中匀速“行走”,烟叶在货仓中逐渐堆满。“铁牛”纵横、“机”动人心,这成为黑龙江烟区采收时节的新景象。

“今年,我们利用智能采编一体机,对社内1000亩烟叶进行采收。”牡丹江市宁安逸醇香烟农合作社社长谢云智介绍,“特别是4次采收模式的推广,解决了采收环节农机农艺融合‘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聚焦重点环节、拿出真招实招,这两个小片段,正是行业坚持问题导向、补足全程机械化“短板”的生动写照。

从实际情况看,烟叶生产环节各环节之间,机械化水平并不均衡。截至今年7月,全国烟区重点环节机械化作业率达到61.2%,部分环节机械化率超过90%。然而,移栽环节机械化作业率约为20%,采收环节更为有限,这两个环节成为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

其中,采收环节一直是用工量最高、用工价格最高、雇工最难的环节,采收机械化是实现全程机械化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必须战胜的“拦路虎”。

2022年,中国烟叶公司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在保障烟叶质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推动制定以4次采收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规程》,降低采收农机装备研制技术门槛,既满足中式卷烟原料需求,又符合现有烟叶生产技术特点。

以采收环节农艺宜机化为引领,各烟叶产区倒逼其他环节农艺调整,为全方位宜机化农艺打开了“突破口”。

作为机械化采收的“先行者”,黄淮北方平原作业区以4次轻简分层采收为核心,制定作业规范,涵盖从育苗到烘烤的全过程,包括农田设计、农机配置等标准,打出农艺改造“组合拳”,为全国范围内推广机械化采收提供了有益参考。

在机械化作业受限的丘陵地区,各烟区积极推广4次采收模式,探索适用农机:湖南研制半自动的中小型打顶与采收作业等2种平台,“试水”半机械化作业方式;贵州烟区重构单次采收叶片数和成熟度农艺标准,研发缓坡小地块自走式采收转运机械;安徽推广开展3次采收,研发上部叶砍收机,探索机械采收新途径;湖北烟区试验“上部烟带茎采收机”,适应武陵秦巴山地作业需求。

无独有偶,在采收环节之外,一项项以宜机化为导向、聚焦问题的“靶向”农艺调整,也在各地逐渐推广——

根据湿润育苗和自走式剪叶机作业需要,陕西烟区将育苗池深控制在5厘米;为满足移栽环节机械作业要求,贵州烟区推广“扩行机栽”,将行距调整为1.2米至1.3米;广西烟区优化烘烤农艺标准,全面推广烟夹烘烤,显著提高卸烟效率……紧盯“痛点”发力,作业流程“宜合则合”、作业指标“宜简则简”,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跑出“加速度”。

从“农机围着农艺转”,到农机农艺“双向奔赴”。如今,各烟叶产区更加重视农艺再造、重塑的“先手棋”作用,通过农机农艺的“双侧发力”,共同画好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同心圆”。

面向未来,行业将在保持烟叶质量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建设以“双减”为主要特征的宜机化生产技术体系,将农艺技术同农机研发设计、推广应用有机集合,在融合升级中,奏响农机农艺融合的“协奏曲”。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