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70年,四川会东“长”成了“全国烤烟第一大县”

2022年11月11日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杨海灵、席秦岭、周翼、罗石芊
A+ A

70年前,四川会东有了自己独立的名字——会东县,从此,“川滇咽喉”之地升起一颗“川滇明珠”。

回看70年光阴流转,会东让一条1平方公里的街,“长”成了住着10万余人的城;在曾经“肆意妄为”的金沙江上,“长”出了世界第七的超级水电站;一条60公里的公路,“长”到了“一机一铁三高四出口”的大交通新格局……在这片32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个奇迹的背后,是会东人从未停歇的奋进脚步。

从一条街到10万人的城

会东的历史要从会理讲起。据史料记载,自汉武帝治邛都开始,到19世纪初,会东西部地区仍属会理,东部地区属云南巧家县。

1950年3月,会东全境解放,但行政区划没有改变,又过了两年,会东县正式成立,县人民政府驻鲹鱼坝(今鱼城街道)。

改革开放初期的会东县城只有一条云盘街。刘正文摄影

“一条街走完了,烟还没烧完。”县里的老人们还记得,到改革开放初期,会东县城都只有一条街,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

真正的县城建设起于1978年后,到1990年县城面积已有2.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957人,彼时已有了图书馆、体育馆、电影院等公共设施。

时间记录着最细微的变化,最终累积成会东的时代巨变。

走进今天的会东,“小县优城”提升行动正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优美宜居。目前,县城面积已拓展到6.2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已超过10万。

2022拍摄的会东县城卫星图

会东还有个更大的计划,准备投资100亿元,把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城市承载配套服务能力提升至20万人以上。

169亩烤烟“长”到了28.6万亩

号称“插根筷子都能活”的安宁河谷平原,让会东收获了“川滇明珠”的美誉。

但在70多年前,“川滇明珠”还未发光,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让会东肥沃的土地,只能带来每亩168斤粮食。

“不想饿肚子,就要努力种粮食”,这样的思想让会东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到1990年,会东农民人均生产粮食731.3斤,比1949年增长了85%,农村人口大部分越过了温饱线。

那年之后,会东笔落村的张文银有了个新想法:“粮食够吃了,多余的土地种烤烟吧。”

会东的烤烟

从3亩地开始,烤烟成了张文银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家里每年15万元收入,种烟就占了13万余元。”张文银说,以前技术不好,一亩收入200元左右,“现在我都快成土专家了,一亩能卖5000元左右。”

会东连片的烤烟

事实上,会东县早在1976年就开始种烤烟,经过近50年的发展,会东烤烟从最初的169亩增长到2022年合同面积28.6万亩。

会东县拿下“全国烤烟第一大县”称号之余,还拿到了华山松第一大县、中华松露第一大县的招牌。

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会东县粮烟现代农业园区嘎吉镇种植核心区全貌 中共会东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1年,产业百花齐放的会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160亿元,经济总量连年位列凉山州第一方阵。

“8+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0亿级铅锌产业、10亿级铜产业、10亿级新型能源产业……会东未来可期。

48千瓦木质水轮机与世界第七超级水电站

地处“千河之州”凉山州南部的会东县,中间高四周低,周围被江河切割。过去,会东经常半年旱灾半年洪灾。因此,会东人被迫“热衷”兴修水利,1959年就建成了境内第一座库容超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民权水库。

那年12月的一天,会东县城亮起了第一盏电灯。从此,城里人告别了夜晚照明靠煤油灯的历史,而电流来自两公里外三家村一个自制的48千瓦木质水轮机。

浪潮汹涌的江河,在会东变得“听话”起来。2021年6月16日,世界第七、中国第四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平均每年可生产清洁电能389.1亿度,奔腾的江水“冲”出源源不断的电能,照亮着千家万户。

乌东德水电站卫星图 凉山州自然资源局供图

这座超级水电站还拥有着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大坝,可谓“含科技量”十足,包括全生命周期应用大坝智能建造系统,实现了“在线采集、后台处理、智能操作、预警控制”的智能生产管控,展示了中国筑坝技术智能建造的最高水准。

“目前,已在会东县建成41.1万千瓦的风电集群。”据四川能投风电会东公司工程部副主任刘雨鑫介绍,目前会东共有196台风机,每年为社会贡献清洁能源13亿千瓦时,减少标煤燃烧40万吨,减少碳排放103万吨。

截至2022年,会东共开发拉马、雪山等7座风电场,装机规模53.58万千瓦,占凉山州“十三五”已建成装机规模367万千瓦的14.6%。

“十四五”期间,会东还有新计划:风电规划装机规模75.6万千瓦,占全州规划装机规模770万千瓦的9.8%。

“川滇咽喉”即将到来的“高速时代”

“川滇咽喉”,是对会东区位优势的最佳赞美,但在过去,高山深谷一直是会东追求致富梦想的“拦路虎”。

建县前,会东仅有古道,运输全靠人背马驮。一直到1956年,会东拥有了境内的第一条公路——会东至会理60公里公路。

从此,会东的路在不断“生长”。

1990年底,会东已建成公路924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公路。这个数据到2021年末,增长到了2414.949公里,“乡乡通公路”也变成了全部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

通公路并不是会东交通追求的全部。在会东的土地上,更有宜攀高速、会禄高速、会(东)会(泽)高速在等待着通车的那天。

会东境内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 中共会东县委宣传部供图

即将迎来“高速时代”的会东,将目光看向了更广阔的天空。

“我们会东人终于也能在家门口坐飞机了。”今年8月22日,在会东县城里开出租车的老赵,看到“会东民用机场正式签订军地协议”的新闻,有些激动地跟乘客分享着自己的喜悦心情。

加上两大水电站库区港口码头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会东“一机一铁三高四出口”的大交通新格局已近在眼前。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