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粤北大地的“金色畅想”

2022年03月17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作者:侯玉魁、彭依怡
A+ A

粤北三月,暖风吹拂,万物复苏。

在广东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的乡间村落和田间地头,到处呈现出一派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整地施肥、起垄覆膜、打穴植苗……广大烟农忙碌的身影与一排排整齐的烟田交相辉映,在广袤的乡间沃土勾勒出一幅幅“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的壮丽画卷。

烟农们小心翼翼地种下自己心爱的烟苗,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喜悦,因为在他们看来那种下的可是今年的全部希望。

“收入应该有20万吧!”

在韶关市始兴县马市烟站,笔者遇到了正在烟站忙碌的马市镇柴塘村烟农王文。一聊起种烟的好处,王文了如指掌地跟笔者攀谈了近一个小时,谈笑间始终是乐不可支。

“去年他家种的90多亩的黄烟,纯收入保守估算也在14万元左右,再加上其他方面的进账,应该有20万元吧!”一旁的马市烟站黄烟合作社负责人郭志养告诉笔者。

“这种烟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后顾之忧,可以说旱涝都保收。”说起种烟,涝洲水村种烟大户李建东更是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和兴奋。

李建东毕业于广东省邮政大学,8年前,他主动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条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返乡创业,加入黄烟种植大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田秀才”和“烟专家”。这些年,他种烟的面积在100亩左右,靠黄烟种植和收烟后利用烟田种植水稻,他们家年收入基本上稳定在25万元上下。

微信图片_20220315141830.png

投入资金3.75亿余元

完成烟基建设项目8751个

这得益于韶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近年来大力实施的“兴烟惠农”助力乡村振兴工程。

韶关烟叶种植历史悠久,是岭南典型的宜种烟叶山区,全市常年烟叶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产量30多万担,占广东省烟叶种植面积的一半多,所产烟叶香气质好、透发性强,备受行业部分工业企业的青睐。这里的烟叶生产多年来一直被广东省、韶关市作为重点扶持的优势产业之一。

虽然韶关烟区自然条件优越,但以前山区落后的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的烟田、以散户种烟和传统工艺为主的烟叶种植模式,曾一度成为制约烟叶生产发展的瓶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大烟农即使生活在遍地“黄金甲”的烟区,也没有将种植烟叶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为尽快改变韶关烟区的落后面貌,韶关市局(公司)党组从践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出发,站在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积极推动韶关烟区从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并迅速掀起了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新高潮。

截至2021年底,韶关市局(公司)累计投入资金3.75亿余元,完成烟基建设项目8751个,受益农田面积近25万亩。其中,新建沟渠496条,水池、塘坝105座,机耕路50条,密集烤房7159座,投入农用机械912台(套)。同时,近5年来,韶关市局(公司)每年还拿出1500万—2000万元不等扶持烟叶生产,从育种到育苗,从农资农具到技术管理,实现了一条龙“保姆式”服务。

探索“八统八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新模式

“苗是金,管是银,烘烤是个聚宝盆”。烤烟是烟叶生产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以前我们用的是烧煤的密集式烤烟房,炉膛渗漏严重,保温排湿和通风性能差,技术又不过关,烤出来的烟叶质量不高、价格上不去,而且烤房设施落后,人从里面出来就全身湿透,非常辛苦。”不过,谈起这些年的变化,涝洲水村党支部书记李世海顿时喜笑颜开,“现在好了,烟草公司出资100多万元在我们村建起了20座内置式生物物资燃料烤房,还专门派技术员统一管理,既省事又省心,烤出来的烟质量好、价格高!”

如今,韶关烟区已经走出一条以“公司+专业合作社+烟农”为生产组织形式,烟农自主经营与黄烟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服务的双层经营之路。合作社按照专业化分工要求,还成立了机耕、育苗、植保、烘烤4类专业化服务队,为烟农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服务。

“去年烟草公司共投入烟基补贴资金292万余元,为我们马市合作社购买5台拖拉机和6套五铧犁,全镇16个种烟村近万亩烟田全面推开使用机械化进行机耕,预计每亩将节约人工成本160元,种植时间预计缩短10余天。”郭志养自豪地说。

与此同时,为提升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水平,韶关市局(公司)还探索出了具有粤北山区特色的“八统八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新模式,即统一规划烟田,分户种植管理;统一烟田机耕,分户整畦起垄;统一品种育苗,分户购买移栽;统一采购物资,分户发放施用;统一技术培训,分户检查落实;统一防病治虫,分户承担费用;统一采收烘烤,分户指导分级;统一开磅收购,分户交售结算。“八统八分”模式的建立,不仅让那些长期被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的种烟环节所困扰的烟农得到彻底解放,还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烟叶生产发展目标。

微信图片_20220315141845.png

找准发展定位

贡献“韶烟”力量

如何在当地“三农”工作大局和乡村振兴全局中重新找准烟叶发展的定位?近年来,韶关市局(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助力烟区乡村振兴上同样是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他们主动对接和融入地方产业规划,把烟叶生产纳入到重农抓粮的大格局中,统筹考虑、一体发展。他们充分发挥烟草行业体制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坚持把发展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和培育烟区产业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有力抓手,积极引导合作社提高烟基设施综合利用能力,依托烤房、育苗大棚等设施,大力开展有机瓜果蔬菜种植、基本烟田烟稻轮作加工,逐步走出了一条多元化融合式的产业发展之路。此举,不仅增加了烟农的整体收入,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仅马市的产业综合体试点项目即烟叶和水稻轮作这一项,使得年亩均可实现产值6500元以上,其中非烟亩均收入1800元以上,人均土地及务工收入2.6万元以上”。马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腾清谈笑间面带喜色。

“近年来,在韶关烟区烟叶整体种植面积严控压缩的情况下,去年市烟草部门还积极协调上级主管部门为始兴县烟区申请并落实了1600亩黄烟种植的新增指标。其中,仅我们马市烟区受益面积就达到了550亩,收购计划比2021年增加了2300多担。市烟草公司的帮扶力度之大,在马市镇乃至始兴县的市派帮扶单位行列中都可圈可点。”在旁边的马市镇党委书记何建雄介绍时赞不绝口。

在靠近马市镇323国道的堂阁村和都塘村,大路两旁随处可见新建的二层和三层的小洋楼,沿着村主干道放眼望去,一块块平整的烟田紧密相连,一条条平坦的烟路四通八达,一条条笔直的水渠纵横交错,一片片刚刚种下绿色烟苗生机盎然……

诚然,靠种烟富裕起来的不止堂阁村和都塘村。现如今,在韶关烟区,“买小车、娶媳妇、入学堂、建楼房,全靠烤烟来帮忙”的顺口溜,已成为韶关烟区农村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

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韶关市局(公司)将以惠及广大烟农切身利益为根本,从支持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谋划烟叶产业与多元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高水平构建“烟叶+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以产业兴旺促进烟区农业提质增效和烟农持续增收,为韶关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注入持久动力,贡献“韶烟”力量。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