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业频道 > 正文

百日总攻:决战倾心尽力 决胜实干笃行

——云南中烟对口施甸县布朗族整族帮扶掠影
2020年04月20日 来源:云南网 作者:
A+ A

  这是一份体现责任担当的付出——

  长期以来,云南中烟及所属各单位全力以赴参与云南省脱贫攻坚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2018年全系统共计投入帮扶资金7.99亿元,2019年投入4.3亿元帮扶资金,帮扶范围遍布全省10个州市。

  这是一份饱含深情的守护——

  累计派遣处级干部8人次,第一书记45人次,工作队长38人次,驻村工作队员198人次,帮扶干部2341人次,结对帮扶干部2881人次,参与扶贫工作干部5021人次;实施帮扶项目772个,惠及255个村、20158户78326名贫困群众。

  这是一张令人鼓舞的成绩单——

  脱贫攻坚硕果累累,定点帮扶的28个贫困村已脱贫出列23个,剩余5个村也将在今年按计划全部脱贫出列。特别是重点帮扶的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和摆榔彝族布朗族乡“脱胎换骨”,成为云南中烟扶贫攻坚最为闪亮的一张名片。

改造后的大地村阿腊寨

  云南省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边疆、民族、山区”的特点决定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产业发展、住房保障、基础设施、素质提升……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战斗,让云南中烟帮扶区域群众收入提高,生产生活改善,人居环境更美好。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云南中烟在施甸县开展的以布朗族聚居区为主的整乡整村推进整族帮扶脱贫攻坚工作,入选国务院扶贫办“企业精准扶贫综合50佳案例”,精准扶贫实践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彩云之南,青山作证,一个“直过民族”的巨变、万千布朗族群众的笑颜,是对云南中烟用心用情帮扶的最大褒奖,是烟草企业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

改造建设后的进村道路

  开发扶贫,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

  曾经“一步跨千年”,今朝脱贫再跨越。

  布朗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20世纪50年代才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布朗族等“直过民族”是脱贫攻坚中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云南省先难后易、先行攻坚,创新实践“一个民族聚居区一个行动计划、一个集团帮扶”攻坚模式,推动“直过民族”聚居区实现社会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千年跨越”。

  说起脱贫,在云南中烟援建的木龙源现代化蛋鸡养殖场打工的布朗族妇女李有兰心潮澎湃,“习近平总书记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我相信我们布朗族也一定能如期脱贫。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作为布朗山乡的一名群众,李有兰为何对如期脱贫底气十足?她的信心从何而来?底气,源于党的好政策,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信心,来自于养殖场的兴旺,云南中烟的倾情帮扶。

  2015年,云南中烟带着践行完成党中央坚打赢扶贫攻坚战的任务,对口帮扶施甸县,重点对木老元、摆榔两个民族乡开展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针对布朗族聚居区深度贫困的实际,云南中烟从安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保障、素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升七大工程发力。

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输血”扶贫虽快却无法长久,“造血”帮扶虽慢却可源源不断。基于此,云南中烟坚持开发式扶贫,围绕“一乡一产、一村一品”和“户户都有脱贫产业”的目标,因地制宜培育种养殖业主导产业,通过“公司+村集体+专业合作社+集团帮扶+建档立卡户”提升产业和就业能力,引导贫困户勤劳致富。

  帮扶以来,一片片经济林果、中药材、蔬菜、烟叶、食用菌等规模化种植基地在布朗族聚居区兴起,一个个专业合作社、特色养殖场发展壮大,实现了帮扶产业对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布朗族群众不分男女老少,都能就近务工。

  2015年,刚刚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的张海彪抓住云南中烟对口帮扶的历史机遇,回到生养他的家乡——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大中村,在云南中烟工作队的支持帮助下创办了农场,带着贫困群众依托地域特点发展生态养殖业。

  农场采用“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市场”的运营模式,主要以林下养殖生态土鸡和鸭子为主业,年产值达4274万元。到2019年已带动124户农户发展林下规模养殖,其中建档立卡户108户,每年仅此一项,最高的农户可以增收21000元。

  “我要让更多的群众加入林下养殖的大家庭,一起打造品牌,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基础。”谈到未来,张海彪的信心更足了。

驻村工作队员挨家挨户走访

  产业兴旺注入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让布朗族群众不再靠天吃饭,不再等待救济,而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撑起生活的美好。如今,木老元乡人均纯收入9387元,比2015年增长107.21%;摆榔乡人均纯收入12060元,比2015年增长96.03%。

  长效脱贫,穷窝穷业换成一片新天地

  春日的暖阳下,绵延的绿色洋溢勃勃生机。山腰处,木老元乡中心学校高大崭新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实验室、图书室、运动场沐浴晨辉挺立。校区下方不远,一栋栋民族风情的住房梯次排开,路、水、电、气、绿化配套的吾巴拓易地搬迁安置点整洁漂亮。

  新校园整合全乡教育资源,改变了校点分散、学生上学难问题,为师生学习工作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以前的学校只有一个简易操场,我们用饮料瓶加装水泥,插上竹竿,当足球训练的绕杆用。”2018年搬入新校园后,曾经在大地小学教体育的老师蔡春秋,可以带着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在标准足球场训练,球队勇夺保山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赛冠军,并代表保山市参加了云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

  “吾巴拓”意为“过上了好日子”,旱谷山村建档立卡户阿祖顺是一期62户搬迁新居的村户之一。“过去住在山上,靠土坯房遮风挡雨,鸡、猪与人同窝,走路泥巴溅到头顶。现在大不一样了!”阿祖顺感慨,137.38平方米的房子,室厅、厨卫敞亮,水通到家,出门有路,就近务工,这就是好日子,以前比不了。

路、水、电、气、绿化配套的易地搬迁安置点

  施甸县辖5镇8乡,贫困是普遍现象,特别是两个民族乡集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是全县乃至云南省扶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整乡推进,怎么进?整族帮扶,如何扶?一开始,云南中烟就进行了深入思考。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性较强、周期性较长的工程,云南中烟谋定而后动,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要求,靶向发力,综合施策,七大工程齐头并进,进行深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对口帮扶,缺什么补什么,全力纾难解困。

  在产业开花的同时,木老元乡吾巴拓安置点、摆榔乡得埃乌(意为“布朗山”)安置点、尖山村里关寨新村等一批安居工程拔地而起,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的“双向推动”,彻底解决帮扶地区贫困群众住房保障问题,不少安置点建成了特色产业村、乡村旅游村。截至目前,共解决了3099户群众住房问题,易地搬迁4个乡9个安置点建成安置房663套,布朗群众乔迁新居开启了新生活。

  针对基础设施短板,云南中烟援助县、乡、村、组四级公路建设,协助完成农田水利、电力和网络基础设施、党员活动场所等项目建设,一大批贫困山乡的路网、水网、电网、互联网等基础性工程投入使用,改变了原来刀耕火种的粗放种植传统,彻底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看病难、联络难、精神文化匮乏等问题。

云南中烟援建木老元乡中烟教育园区

  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云南中烟援建善洲实验学校、木老元乡中烟教育园区、摆榔乡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等工程,对考上大学、高中以及初中、小学成绩优异学生进行助学奖励,当地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被阻断。截止目前,已资助292名贫困学生,教育扶贫奖励781人,学生交通补助676人,两个民族乡辍学率从2015年的1.2%降至0,大专及以上在校生2015年48人、现在142人。

  此外,在两个民族乡分别开展结对共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以盘活古树茶产业为抓手积极实施党建扶贫“双推进”,抓实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工作,抓好挂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