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营销 > 企业管理 > 正文

曲烟:“我制造,我负责”

2012年02月03日 来源:烟草在线转自《东方烟草报》 作者:
A+ A

  烟草在线转自《东方烟草报》  曲靖卷烟厂(以下简称曲烟)提出的“制造文化”经过精心锤炼和长期实践之后,获得了集团和同行们的认可。“曲烟制造”,是曲烟顺应行业改革大潮,积极找定位、谋发展,在众多卷烟生产厂中亮出的一张“制造名片”。在这张“名片”上,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曲烟人喊出的那句响亮的口号:“我制造,我负责。”

  什么是“曲烟制造”?

    凡是参观过上海世博会德国馆的观众,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德国制造”。一提起“德国制造”,“质量可靠”、“科技尖端”、“服务保证”等标签就会涌现出来。“德国制造”已然成为这些标签的代名词。

  在中国制造行业,很多企业都在研究“德国制造”,曲烟也不例外。早在2005年,曲烟领导就大胆设想,“让曲烟成为中国卷烟的‘德国制造’”。如今,曲烟已经亮出了自己的名牌,着手打造自己的品牌——“曲烟制造”。

  什么是“曲烟制造”?曲烟人说,“曲烟制造”就是曲烟对消费者做出的郑重承诺。

  随着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的深入推进和卷烟牌号的不断整合,卷烟品牌的联合加工成为必然,一个卷烟品牌需要在两个或者几个生产厂进行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卷烟产品的均质化,就成为企业和生产点共同面临的问题。

  改革重组后,作为红云红河集团的生产厂之一,曲烟认清新形势,分析新问题,在实践中逐步积累总结,并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生产管理模式和制造文化理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把曲烟打造成为一流的卷烟制造工厂是他们的根本追求;“严、细、实、恒”的管理思想是一切管理行为和工作行为的指南;精准高效、优质低耗是曲烟在卷烟生产制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

  近年来,曲烟立足实际,积极推进以“严、细、实、恒”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成功地完成了“云烟”(紫)、“云烟”(软紫)、“红河”(硬甲)等集团骨干品牌的生产加工任务,实现了卷烟品牌的异地均质化加工。

  “曲烟制造”,是一个承诺、是一套体系,更是一种实践。

  为什么会提出“曲烟制造”?

    打造优秀卷烟工厂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产品质量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黄木忠说,无论行业品牌结构如何变化、生产计划如何调整,曲烟生产的产品都是企业品质的象征和标志。

  曲烟的员工们告诉记者,曲烟的“制造文化”不是向别人借来的,也不是某个人一拍脑瓜“拍”出来的,而是从企业内部“长”出来的。

  曲靖卷烟厂,一个具有40多年历史的卷烟生产厂。从1966年建厂初期只有14名员工的简陋小作坊,到今天拥有4000多名职工的大型工厂;从试制卷烟时的手工润叶、铁板炒丝,到现在拥有先进设备、高速运转的卷烟生产线,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曲烟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进入新世纪,在先后经历了3次联合重组之后,曲烟成为红云红河集团下属的6个生产点之一,年生产卷烟超过100万箱。

  2007年,曲烟制造一部的生产任务达到全厂生产量的60%。这么大的生产量能保证产品质量吗?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面对众人的担心,制造一部齐心协力,喊出了“一部制造”的声音,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从此,在曲烟内部,“一部制造”成为尽人皆知的部门文化。

  逐渐地,在“一部制造”的影响下,制造二部提出了“行动严细实恒,追求卓越品质”的文化理念,制造三部把“制造三部,永不止步”作为自己的部门文化。今年年初,曲烟在总结锤炼部门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曲烟制造”概念,着力打造“曲烟制造”这一文化品牌。

  一个知名的文化品牌离不开规范的企业管理,“曲烟制造”也是如此。

  在曲烟的车间里,随处可见的流动维修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身着工作服,肩背工具包,在一台台机器间“巡逻”,以保证机器出现故障时可以随时随地解决。

  在卷接包车间,每一条生产线旁的柱子上都纵向排列着三块标识牌:第一块牌上标记着该机组当前的生产状态,第二块牌上标记着本机当前生产的牌号,第三块牌则嵌着该机组当班卷烟机操作工、包装机操作工和综合操作工三个人的上岗证。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三个人中如果有人长时间离开岗位,那么他的上岗证也要及时取下,然后补上替代者的上岗证。

  规范出效益,规范出品牌。红云红河集团党群工作部部长唐敏认为:“曲烟的‘制造文化’就是以规范员工行为为基础,以提高品牌质量为核心,以打造标杆员工为抓手的品牌企业文化。

  靠什么让“曲烟制造”变成品牌?

    企业文化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曲烟的“制造文化”究竟是如何落地的?又是靠什么来支撑的呢?

  黄木忠说,卓越的职工队伍、优秀的管理和服务、快速的反应系统和持续改善的机制,是实现“曲烟制造”的保障和支撑。

  在“制造文化”的熏陶下,曲烟职工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这样一种工作习惯:凡事多问“为什么”,不找理由和借口,发现问题立即解决。这种不断否定自我、增强自我、超越自我的作风,使制造部门的质量控制水平、成本控制能力和设备效率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张竹花是曲烟品质管理部的一名巡检员,负责6台卷包设备的产品质量检查。有一次,她看见18号机快生产完了,就赶紧走过去进行检验,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当她把检验完的烟支放到回收格子里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感觉有些不对劲:18号机生产的“红山茶”(软)明明是横螺纹的,怎么格子里会有直螺纹的烟支?她立刻蹲下身仔细查看:不好,格子里的“红山茶”有的是直螺纹的,有的是横螺纹的。张竹花立即向班长汇报。经过仔细检查,机台上的烟支都是合格产品,只有格子里的烟支有错。原来是操作工在生产过程中误拿了其他机台的盘纸,导致错牌串号。严格的过程控制有效避免了质量事故的发生。

  张竹花的事例是曲烟人坚持打造“曲烟制造”的真实写照。有一位同行在参观了曲烟后感慨道:“严、细、实三个字在很多企业都能做到,但是曲烟还能做到一个‘恒’字,真不容易!”

  当前,“制造文化”已经在曲烟各部门落地生根。制造一部在“一部制造”理念的引领下,把现场管理的标准和要求逐步转化为员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自觉行动。制造二部在“行动严细实恒,追求卓越品质”部门文化的基础上,开展了QCD(质量、成本、交货期)改善活动,逐步形成了全员参与、持续改善、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制造三部秉承着“制造三部,永不止步”的理念,在生产任务重、设备改造调试任务重的情况下,开展了各项技术攻关和设备改造活动,保障了嘴棒的正常供应。

  有人说,“曲烟制造”之所以能够成为品牌,还在于其快速的反应机制。接到每一项生产任务后,曲烟都能做到快速响应、精细分解、准确调度,而且能够严格执行工艺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实现均质化生产。

  据了解,截至目前,曲烟的各项生产指标几乎全部达到国家局要求的优秀卷烟工厂标准,其中单箱制造费用109.39元,在省内处于较好水平;平均单箱消耗烟叶33.51公斤,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89公斤。

  红云红河集团副总裁和国刚告诉记者:“近年来,集团生产制造系统每年都要在曲烟召开交流会,每次我们都能感受到曲烟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来自于表面,而是来自于一种精神。”“铸就曲烟制造,打造一流工厂”的共同追求已在每一位曲烟人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