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微信推荐 > 正文

烟田里长出“草罐头”?快来看烟村新鲜事~

2023年02月01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张帅、李权、王丹花
A+ A

都说冬季万物闭藏,那冬天的土地是什么样的?近日,本报记者深入烟村,探访烟村新变化,感受发展新图景。你瞧,山东诸城的烟田里长出了“草罐头”,烟农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你听,江西宁都烟田里拖拉机正发出轰鸣声,田野奏响冬耕交响曲。

烟田种出“草罐头”

寒风凛冽,吹得人脸上生疼。王德敬搓了搓被风吹得发麻的脸颊,俯下身子拔出几棵冬牧草,用力甩掉根部的泥土,用手比量着根长,回头对孙刚说:“这家伙就是耐旱抗造,比麦子根长十多厘米。”

1-1.jpg

工作人员在用机械设备采收“冬牧70”。

近日,通往潍坊诸城市局(分公司)林家村烟站的乡道旁,一整片青翠在北方寒冬广袤的田野里显得尤为突出,令人心情舒畅。王德敬今年62岁,是诸城市林家村镇麻姑店子村烟农,去年11月,他拿出50亩烟田种上了冬牧草。

“这是冬耕后栽种的‘冬牧70’。”林家村烟站站长孙刚介绍说,“它是通过专家进行本地化实验精选后的品种,耐碱、耐旱、耐瘠薄,抗病性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一亩能产2200公斤到2500公斤。”

近年来,潍坊市局(公司)一直探索在山东烟区实现高效、可行的一年两季栽种模式。当听说烟草公司要指导烟农开展多种作物冬季轮作时,王德敬和很多烟农都表示不可能。

“冬天太冷,除了小麦其他都不长,种了小麦得来年五六月份才收,跟种烟时间冲突。”王德敬说,之前他们尝试着“小麦+烤烟”一年两季种植,但是导致烟叶移栽太晚,品质差、产量低。

通过调研,潍坊市局(公司)了解到一个重要的契合点,那就是潍坊畜牧业发达,有15万头肉牛和奶牛饲养量,高质量配比饲料存在巨大缺口。

2022年,诸城市局(分公司)决定在林家村烟站开展实验,探索利用冬闲烟田种植青贮饲料作物,既不影响烟叶移栽,又能实现烟田轮作,提高土壤保育能力。

30岁的炭井村村民赵海涛,是诸城有名的“90后”烟农代表,从机械厂打工人到烟叶农场经理的身份转变,让赵海涛尝到了返乡创业的甜头。在听到“烤烟+冬牧草”模式时,他找到烟站表示支持,并主动拿出45亩流转土地参与青贮饲料作物种植实验。

1-2.jpg

烟农交售烟叶时,脸上满是喜悦。

冬耕、旋耕、播种、灌溉,备种、施肥、覆膜、管护,青稞、油菜和“冬牧70”在赵海涛的精心管理下“成绩优异”——

“‘冬牧70’亩产量2200公斤,毛收入836元,扣除成本,每亩纯收入433.5元;青稞亩产量1320公斤,毛收入501.6元,成本655元;油菜亩产量约1200公斤,市场认可度较差。”赵海涛介绍说,通过实验比对发现,冬牧草不但具有市场需求优势,同时可以实现烟田当年轮作,残茬还田还改善了烟田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

打听到烟草公司在种冬牧草,炭井村养牛大户臧金山立刻就找上了门。“冬牧草营养价值高,还便于青贮,是牛最爱吃的‘草罐头’。”臧金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头牛1天需要喂7公斤左右冬牧草,他养了100头牛,每个月就要消耗20多吨,现在他主要用的是玉米秸秆、糠麸等混配饲料,每吨价格800多元,对比价格低、质量高的冬牧草,他肯定会选择后者。

采访中,又有不少养牛户和烟农来到烟站,他们一方面对接今年的冬牧草种植计划,一方面同烟站商量牛粪有机肥料与烟田土壤保育的事。

从一棵草到一头牛再到一片叶,“烤烟+冬牧草”探索出烟农增收的新模式,在倡导循环农业中形成了闭环高效的新路子。

“今年烟草公司请来专家在我的烟田里进行提高冬牧草产量的实验,说是亩产量最高能提高到3000公斤呢!”采访结束时,王德敬高兴地对记者说。

天空中开始飘起雪花,一场瑞雪即将带着农民对丰年的期望将这片大地素裹起来。

(本报记者 江一舟/文 山东诸城市局供图)

塘下村里看变化

日前,走进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塘下村烟田,一台台拖拉机、开沟机穿梭在田间地头,处处一派繁忙的冬耕景象。

李菊花是塘下村烟农,也是一名女机耕手。记者见到她时,她正驾驶着拖拉机在田间进行翻耕作业,现场机器轰鸣、土块翻滚。她告诉记者,“我每天耕作量超过20亩,每年单是机耕收入就稳定在3万元以上。”

近年来,宁都烟区配备起垄机、拖拉机、培土机等共计700余台(套),并依托合作社平台,为烟农提供专业化机耕服务,翻耕效率高、质量好。

“如今,田间地头很少看到耕牛了,都是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力,我也因此找到了不错的就业机会。”李菊花说。

在宁都烟区,不仅耕作环节是机械化作业,植保环节无人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台无人机日均作业量可达百亩以上,与传统人工植保相比省时省力、安全环保。”宁都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黄陂烟站站长胡满生介绍。

2022年,宁都烟区在冬翻、育苗、中耕培土、植保等环节机械化利用率达到90%,为烟农亩均节约用工3个以上。

1-3.jpg

烟农烘烤师在向烤房燃料机里添加生物质燃料。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物资等成本的逐年提升,烟农们也在烟草部门的带动下积极探寻减工降本新途径。

比如煤炭价格上涨后,烟农们了解到生物质燃料价格更低且低碳环保,积极向烟草公司申请开展烤房改造。改造后的生物质燃料烤房设置有远程可操作的智慧云烘烤小程序,可以绑定烤房编码,烟农在家里就可以根据烟叶变黄时间灵活调节烤房温湿度,实现了“云烘烤”。

“再也不用24小时守在烤房了,新烤房比传统煤炭烘烤还省成本,烘烤一亩烟叶能省100元以上。”塘下村烟农张志红说。

“去年,我是最早一批报名使用生物质燃料烤房的,使用以后烟叶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每亩比2020年多收入500元左右。”李菊花高兴地说。

“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灰渣较少,也免去了烟农们使用传统烤房时清理煤渣的步骤。”胡满生补充道。

推广生物质燃料烤房改造,实现了烟农减工降本,擦亮了烟叶绿色发展的底色。2022年,宁都烟区共计改造安装生物质燃料烤房175座。宁都县局(分公司)今年计划继续配置生物质燃料烤房140座、烟夹100套、编烟台60张,满足更多烟农的需求。

1-4.jpg

宁都县局(分公司)帮扶塘下村修建村道路。

烟村变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基础设施的完善。

原先,塘下村是贫困村,以种植烟叶、水稻、白莲为主,农田四周多是坑洼土路,影响了农作物的采摘和运输。

为了让烟农安心种烟,改善塘下村村容村貌,宁都县局(分公司)经多方协调,投资建设烟路机耕道8条,修建沟渠13条、乡村硬化道路5条。条条烟水烟路,犹如条条血管,为农田输入了无限活力。

同时,塘下村还建设育苗工场一座,可供应烟田约2000亩。集约化育苗工场实现了温湿度统一调控,解决了烟苗长势不均衡、移栽时间不集中等问题。烟叶育苗结束后,合作社将育苗工场提供给村民使用,以开展瓜果蔬菜种植和水稻育秧,促进乡村多种产业综合发展,烟农亩均增收300元以上。

烟草农业现代化,推动着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也助力着乡村全面振兴。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